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毫厘千里

毫厘千里

又作“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毫、厘: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微小长度和重量单位。常用以指若有微小差误,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季振宜,字诜(shēn身)兮,号沧苇,汉族,泰兴(今江苏泰兴县)人。顺治四年(1647年)进士。初授浙江兰溪知县。顺治十五年(1658年),考选浙江道(省、府之间所设之监察区)御史。那时连年大旱,皇帝下罪己诏。季振宜当即上奏,略称:关于用人与行政方面,在将用还未用、将施行还未施行之时,如果差之毫厘,就会失之千里,两者空间微小到不能容纳一根头发。

【出典】:

清史稿》卷244《季开生传附季振宜传》9624页:“夫用人行政,其将用未用、将行未行之际,毫厘千里,间(两物相隔空隙)不容发。”

【例句】:

严复《〈天演论〉译例言》:“抑义就词,毫厘千里。” 闻一多《屈原问题》:“孙先生却把它看成先有文人,而后变成弄臣。这一来,真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见“豪厘之差,将致千里”。《水浒传》97回:“若认此法便可超凡入圣,岂非~之谬!”


【词语毫厘千里】  成语:毫厘千里汉语词典:毫厘千里

猜你喜欢

  • 挂冠

    《后汉书.逢萌传》:“逢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时尉行过亭,萌侯迎拜谒,既而掷楯叹曰:‘大丈夫安能为人役哉!’遂去之长安学,通《春秋经》。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

  • 白石吟

    同“饭牛歌”。唐陆龟蒙《同皮袭美访寂上人》诗:“明时尚阻青云步,半夜犹追白石吟。”

  • 子敬人琴

    同“子敬琴亡”。清蒲松龄《征挽毕载绩先生诗序启》:“子敬人琴,瘗北邙之青土;雍门狐鬼,依东郭之白杨。”

  • 众星拱极

    同“众星环极”。《魏书.卢水胡沮渠蒙逊传》:“有土者莫不跨峙一隅,有民者莫不荣其私号。不遵众星拱极之道,不慕细流归海之义。”见“众星拱辰”。《魏书·卢水胡沮渠蒙逊传》:“有土者莫不跨峙一隅,有民者莫不

  • 更弦改辙

    同“改弦易辙”。明宋濂《谕安南国诏》:“揆于大义,必讨无赦。如或更弦改辙,择日㷂亲贤命而立之,庶几可赎前罪。”见“更弦易辙”。明·宋濂《谕安南国诏》:“揆于大义,必讨无赦。 如或~,择日㷂

  • 不乐为车公

    参见:车公醉欢

  • 张征虏

    《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张飞字益德,涿郡人也,少与关羽俱事先主。……先主既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三国时,蜀将张飞封为征虏将军,故称张征虏。后常借以咏张姓的将军。唐.王维《送

  • 编柳

    同“编柳成简”。唐裴铏《传奇.封陟》:“编柳苦辛,燃粕幽暗。”【词语编柳】   汉语大词典:编柳

  • 一夔之辩

    源见“夔一足”。本指“夔一足”之争,泛指有关古书中问题的争辩。《梁书.裴子野传》:“〔子野〕章句洽悉,训故可传,脱置之胶庠,以弘奖后世,庶一夔之辩可寻,三豕之疑无谬矣。”

  • 填渤澥

    同“填海”。唐李贺《恼公》诗:“古时填渤澥,今日凿崆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