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独孤侧帽

独孤侧帽

周书.独孤信传》载:独孤信仪表风雅俊逸,“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后遂以“独孤侧帽”形容人姿仪俊秀,为人羡仿。清吴兆骞《同陈子长坐毡帐中话吴门旧游》诗:“独孤侧帽倾士女,正平摇笔凌王侯。”


【典源】《周书·独孤信传》:“ (独孤) 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北史·独孤信传》亦载。【今译】 北周独孤信姿仪俊秀,风度高雅,声振四方。任秦州刺史时,一次打猎天晚,他驰马入城,帽子有些偏斜。第二天,士民百姓戴帽子都效仿他而斜戴。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风仪高雅,为人羡慕; 也用以咏外出游赏。

【典形】 侧帽、侧帽檐、独孤侧帽、角巾欹、巾欹、欹短发、欹冠、欹客帽、欹帽、欹乌纱、轻风侧帽、纱帽侧、乌帽侧、席帽斜、醉帽欹侧、乌帽欹斜、醉帽斜、欹纱帽、欹巾冠、帽檐欹。

【示例】

〔侧帽〕 唐·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风长应侧帽,路隘岂容车?”

〔侧帽檐〕 唐·李商隐《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

〔独孤侧帽〕 清·吴兆骞《同陈子长坐毡帐中话吴门旧游》:“独孤侧帽倾士女,正平摇笔淩王侯。”

〔角巾欹〕宋·黄庭坚《次韵文安国纪梦》:“独怪区区践绳墨,相逢未省角巾欹。”

〔巾欹〕 宋·陈师道《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

〔欹短发〕 宋·范成大《丁酉重九药市呈坐客》:“乌帽不辞欹短发,黄花终是欠东篱。”

〔欹冠〕 宋·吴文英《霜花腴·重阳前一日》:“翠微路窄,醉晚风,凭谁为整欹冠?”

〔欹客帽〕 宋·吴文英《齐天乐·毗陵陪两别驾》:“秋香未老,渐风雨西城,暗欹客帽。”

〔欹乌纱〕 唐·李商隐《安平公诗》:“仲子延岳年十六,面如白玉欹乌纱。”

〔轻风侧帽〕 宋·杨亿《公子》:“细雨垫巾过柳市,轻风侧帽上铜堤。”

〔纱帽侧〕 唐·杜甫《秋野》之三:“掉头纱帽侧,曝背竹书光。”

〔乌帽侧〕 唐·白居易《予自到洛中联句》:“起时乌帽侧,散处玉山颓。”

〔席帽斜〕宋·范成大 《与正夫朋元游陈侍御园》:“城中马上那知此,尘满长裾席帽斜。”


猜你喜欢

  • 射工

    同“含沙蜮”。宋陆游《怀旧用昔人蜀道诗韵》:“旧闻木客啸,常忧射工毒。”【词语射工】   汉语大词典:射工

  • 黄粱炊

    同“黄粱梦”。宋黄庭坚《明叔知县和示过家上冢二篇复次韵》:“功名黄粱炊,成败白蚁阵。”

  • 安忍无亲

    42` 安忍:安于做残忍的事。 谓居心残忍者无人亲近。语出《左传.隐公四年》:“阻兵无众,安忍无亲。”《魏书.孝庄帝纪》:“尔朱荣爰自晋阳,同忧王室。曾未崇朝,豺声已露,河阴之役,安忍无亲。”并列

  • 借剑

    同“借剑尚方”。《明史.王汝训传》:“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涂,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词语借剑】   汉语大词典:借剑

  • 老生常谈

    老生:原指过去学识渊博的长者。形容谁都知道的东西,没有什么新鲜的吸引人的内容。管辂(事迹见前“要言不烦”条)精于占卜,每次都很灵验。当时的吏部尚书何晏依附曹爽,与司马懿为敌。一次他请管辂去,问他:“听

  • 栽桃魂

    源见“王母蟠桃”。借指仙魂。唐李商隐《烧香曲》:“西来欲上茂陵树,柏梁已失栽桃魂。”

  • 三寸犹在

    源见“张仪舌”。谓本领犹在,仍大有可为。三寸,指舌。唐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诗序》:“三寸犹在,乐毅辞燕而未老;十年在外,信陵归魏而逾尊。”

  • 清尘浊水

    三国魏.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馀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即游子,宕,同荡)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

  • 王伯齐

    《后汉书.第五伦传》:“伦后为乡啬夫,平傜赋,理怨结,得人欢心。自以为久宦不达,遂将家属客河东,变名姓,自称王伯齐,载盐往来太原、上党,所过辄为粪除而去,陌上号为道士,亲友故人莫知其处。”后因以“王伯

  • 判於云泥

    同“判若云泥”。清王夫之《读通鉴论.梁武帝》:“贪廉之分,判於云泥,似必不相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