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王言:帝王之言。丝:细丝缕。纶:粗丝绦。 帝王的话刚说出时,细微如丝;等到这些话传到外面时,就粗大如纶了。 表示帝王即使一句细微的话,也会产生很大影响。 旧时臣下常用以劝戒君王出言不可不慎。语出《礼记.缁衣》:“子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孔颖达疏:“明王者出言,下所效之,其事渐大,不可不慎。”《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服阕,除中书侍郎。王言如丝,其出如纶。恪居官次,智效惟穆。”《晋书.孔愉传.附孔坦》:“夫王言如丝,其出如纶。临事改制,示短天下,人听有惑,臣窃惜之。”宋.田锡《太平颂并序》:“王言如丝,其出如纶,不终朝而诏下朝堂,未及夕而令敷国内。”明.焦竑《玉堂丛语.政事》:“东杨徐曰:‘郑主政岂不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乎?勅书既云右府,即合于右府带俸,何误之有?’”


猜你喜欢

  • 坐穿木榻

    源见“管宁榻”。形容心意恬静、甘于淡泊的生活。亦形容勤学不辍。清归庄《赠徐昭法》诗:“鬻尽良田三斗酒,坐穿木榻五车书。”【典源】 晋·皇甫谧《高士传》: 管宁“常坐一木榻上,积五十年,未尝箕股,其榻上

  • 青蒲裹画轮

    源见“安车软轮”。谓被朝廷征聘。金元好问《贾漕东城中隐堂》诗:“明年恰入飞熊运,共看青蒲裹画轮。”

  • 孟宗哭竹

    同“孟宗泣笋”。鲁迅《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中国是改革过的了,孩子们当然早已从‘孟宗哭竹’、‘王祥卧冰’的教训里脱出。”【典源】 《太平御览》 卷九六三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孟宗字恭武,至

  • 齐东野语

    《孟子.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战国时,孟子的弟子咸丘蒙(齐国人)问孟子有无“舜为天子,尧率诸侯北面称臣”的事。孟子认为咸丘蒙的问题纯系无稽之谈,故用“齐国东鄙野人之语”指出问题的

  • 东山丝管

    同“东山丝竹”。清宋琬《金太傅斋中赏牡丹》诗:“东山丝管乐无涯,春色先临太傅家。”

  • 彼哉彼哉

    他呀他呀! 古代对人表示轻视或惋惜的一种习惯语。语出《论语.宪问》:“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公羊传.定公八年》:“弑不成,却反,舍于郊,皆说然息。或曰:‘弑千乘之

  • 入褚

    《左传.成公三年》载:春秋时,晋将荀罃被楚所俘,郑国一位商人打算把荀罃藏在大口袋中带出楚国。褚,装衣物所用之囊。后因谓战败被俘受屈为“入褚”。《陈书.吴明彻传》:“方欲息驾阴山,解鞍瀚海,既而师出已老

  • 以战去战

    用战争来制止战争。《商君书.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偏正 用战争消灭战争。《后汉书·耿秉传》:“~,盛王之道。”△褒义。用于制止不义战争方面。→以杀

  • 鸿鳞

    源见“雁足书”、“鱼传尺素”。指书信。明许自昌《水浒记.感愤》:“望风怀想,引领临岐,喜接鸿鳞。”【词语鸿鳞】   汉语大词典:鸿鳞

  •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切:用刀切断。磋:用锉剉平。琢:用刀雕刻。磨:用物磨光。 像骨角经过切磋,像玉石经过琢磨。 比喻进修学问,砥砺品德。语出《诗.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清.唐甄《潜书.耴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