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目无全牛

目无全牛

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譆,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庖丁宰牛经验丰富,技术纯熟,对牛的内部构造了如指掌。他眼中出现的不是整牛是一幅清晰的解剖图谱。后因以“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精湛纯熟。

文选》晋孙兴公《游天台山赋》:“害马已去,世事都捐,投刃皆虚,目牛全无。”


主谓 全牛,一个完整的牛。指屠夫杀牛后分解牛的肢体时,眼睛里看到的不是牛的整体,而是每个关节骨骼间的空隙。后用来比喻对事物的内在情况了如指掌,也比喻技艺的高超,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语本《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唐·杨承和《梁守谦功德铭》:“操利柄而~,执其吭如刍豢悦口。”△褒义。多用于对人技艺的评价方面。→剖决如流 游刃有余运用自如 ↔生吞活剥 爽然自失。也作“目牛无全”。


【词语目无全牛】  成语:目无全牛汉语词典:目无全牛

猜你喜欢

  • 屠羊自足

    《庄子.让王》:“楚昭王失国,屠羊说走而从于昭王;昭王反国,将赏从者,及屠羊说。屠羊说曰:‘大王失国,说失屠羊;大王反国,说亦反屠羊。臣之爵禄已复矣,又何赏之有?’”屠羊说,楚国人,名说,以屠羊为业。

  • 不少概见

    少:稍,略微。概:梗概,大略。 不能略微见到一个梗概。 指很难见到。语出《史记.伯夷列传》:“余以所闻(许)由、(务)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司马贞索隐:“概是梗概,谓略也。盖以由光义至

  • 耳提面训

    同“耳提面命”。郭沫若《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像这些关于卫生的教条,就是现在看起来也是很合乎科学的。而对于秦始皇,也俨然就像在耳提面训的一样。”见“耳提面命”。郭沫若《十批判书·吕不韦与

  • 张氏楼

    源见“燕子楼”。即张尚书与盼盼所住的燕子楼。亦借指旧时繁华追欢之地。元 童 童学士《新水令.念远》曲:“燕惊飞张氏楼,犬吠断韩生宅。”

  • 鳞次相比

    见“栉比鳞次”。宋·沈括《梦溪笔谈·神奇》:“细视之,乃群小蛤,~,绸缪巩固。”【词语鳞次相比】  成语:鳞次相比汉语大词典:鳞次相比

  • 兵贵神速

    指用兵贵在行动迅速。郭嘉(事迹见“多端寡要”条)多出奇计,深得曹操器重。曹操于官渡大败袁绍后,欲远征乌桓和袁绍之子袁尚,兵至易,郭嘉进策道:“用兵之道,贵在神速。我们袭击千里以外的敌人,辎重太多,行军

  • 投杼

    《战国策.秦策二》载;甘茂对秦武王说:“……昔者曾子处费(鲁邑,属东海郡),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名,字;族,姓)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

  • 访蓬瀛

    《史记.封禅书》:“自(齐)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始皇自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

  • 寿阳宫额

    源见“梅花妆”。咏梅花。宋刘辰翁《霜天晓角》词:“却问寿阳宫额,两三蕊,怎能著?”

  • 伴赤松

    源见“留侯慕赤松”。谓功成身退,遁迹仙道。宋辛弃疾《太常引.寿韩南涧尚书》词:“一杯千岁,问公何事,早伴赤松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