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

精卫,神话中的鸟名。精卫填海,比喻按既定目标,坚韧不拔地奋斗到底。在山西发鸠山上,有许多桑树。有一种鸟,样子象乌鸦。头上有花纹,嘴是白色的,脚是红色的,叫作精卫,经常鸣叫。原来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泳,被水淹死,变成了精卫鸟。所以它常从西山上衔来木头石块,填于东海之中。

【出典】:

山海经·北山经》:“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谈。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例句】:

西晋·左思《吴都赋》:“精卫衔石而遇缴,文鳐夜飞而触轮。” 东晋·陶潜《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主谓 精卫鸟衔石子树枝填东海的典故。比喻人不畏困难,矢志不移,坚持不懈。语本《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清·黄垍《短歌行》:“~,愚公移山,为之在人,成之在天。”△褒义。多用于指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意志。→愚公移山 夸父追日↔有始无终 虎头蛇尾 浅尝辄止。 也作“精禽填海”。


【典源】 《山海经·北山经》:“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xiao)。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 (yin) 于东海。”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昔炎帝女溺死东海中,化为精卫。其名自呼,每衔西山木石填东海,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状如精卫,生雄如海燕。今东海精卫誓水处,曾溺于此川,誓不饮其水。一名誓鸟,一名冤禽,又名志鸟,俗呼帝女雀。”

【今译】 据《山海经》,发鸠之山上有一种鸟,形状像乌,头有花纹,白嘴红爪,名叫精卫,叫声自己呼自己名。这是炎帝的少女女娃变成的。女娃去东海游玩,不幸淹死在海里,魂魄化为精卫,她发誓要将东海填平,天天衔了西山的木石扔到东海里。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心怀冤愤,立志奋斗、复仇。或反其意,指虽有壮志,但其志难酬。

【典形】 碧海干、沧海鸟、帝女灵、帝子衔冤、含石、魂化精卫、精卫恨、精卫填海、精卫衔木、口衔山石、禽填海、塞海、投石填海、填海、填海精卫、衔木、衔木鸟、衔石、衔土怨、冤禽、精卫衔薪、精卫衔芦、精卫衔石、衔石冤禽、帝女衔石、沉冤鸟口、石填大海、女娃东海、精卫怨、精卫苦、填瀚海、填海心、填沧海、禽海填、衔木石、费木石、帝女填、心平海、化精卫。

【示例】

〔碧海干〕 元·张昱《感事》:“杞人惟恐青天坠,精卫难期碧海干。”

〔沧海鸟〕 唐·李商隐《寄太原卢司空》:“拟填沧海鸟,敢竞太阳萤。”

〔帝女灵〕 南朝梁·江淹《潘黄门述哀》:“我惭北海术,尔无帝女灵。”

〔帝子衔冤〕 宋·王安石《精卫》:“帝子衔冤久未平,区区微意欲何成。”

〔含石〕 唐·罗隐《子规》:“一种有冤无可报,不如含石叠沧溟。”

〔魂化精卫〕 宋·韩希孟 《书衣帛诗》:“愿魂化精卫,填海使成岭。”

〔精卫填海〕 清·叶世佺《谒刘公祠》:“精卫劳填海,娲皇莫补天。”

〔精卫衔木〕 唐·崔融《嵩山启母庙碑》:“精卫衔木而偿冤,女尸化草而成媚。”

〔口衔山石〕 唐·韩愈《学诸进士作精怀衔石》:“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禽填海〕 唐·杜甫《寄岳州贾司马》:“浪作禽填海,那将血射天?”

〔塞海〕 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岂冤禽之能塞海,非愚叟之可移山。”

〔投石填海〕 唐·韦应物《难言》:“掬土移山望山尽,投石填海望海满。”

〔填海〕 北周·庾信《拟咏怀》之七:“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断河。”

〔填海精卫〕 清·黄景仁《黄山寻益然和尚塔》:“填海有精卫,负陆无巨鳌。”

〔衔木鸟〕 唐·陶翰《送金卿归新罗》:“拂波衔木鸟,偶宿泣珠人。”

〔衔石〕 南朝梁·刘孝威《公无渡河》:“衔石伤寡心,崩城掩孀袂。”

〔衔土怨〕 清·王夫之《寄题先兄祠屋》:“沧海能消衔土怨,沃州不待买山钱。”

〔冤禽〕 清·黄景仁《汪孝廉双节母诗》:“冤禽日衔南山石,深深海水填不得。”


【词语精卫填海】  成语:精卫填海汉语词典:精卫填海

猜你喜欢

  • 明扬侧陋

    《书.尧典》:“明明扬侧陋。”曾运乾正读:“《史记》说,为悉举贵戚及疏远隐慝者。”后以“明扬侧陋”谓明察举荐出身低微的人。侧陋,处在僻陋之处或卑微的贤人。《北齐书.神武帝纪下》:“〔元象〕四年五月辛巳

  • 瓦灶绳床

    以瓦为灶:以绳系床,形容家庭极其贫困。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茅椽蓬牖,瓦灶绳床。”

  • 懔懔生气,厌厌九泉

    《世说新语.品藻》:“庾道季(庾龢)云:‘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曹蜍、李志虽见在,厌厌如九泉下人。’”曹蜍,本名曹茂之,彭城人,蜍是其小字,官尚书郎。李志,字温祖,江夏钟武人,官员

  • 泣荆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孔子出游少原之野。有妇人中泽(泽中)而哭,其音甚哀。孔子使弟子问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妇人曰:‘乡者(乡是曏的假借字,不久以前)刈蓍薪(蓍草茎可用以占卜,也可用作簪子)

  • 退急流

    源见“急流勇退”。比喻官场得意时及时退身以自全。清张问陶《送王谦六明府归养》诗:“能退急流真洒落,不谈时务亦英雄。”

  • 宝鸡之瑞

    源见“陈宝雄”。谓成就帝王之业的瑞应。《北齐书.樊逊传》:“我太祖收宝鸡之瑞,握凤皇之书,体一德以匡朝,屈三分而事主,荡此妖寇,易如沃雪。”

  • 飞锡杖

    同“飞锡”。唐王维《过卢员外宅看饭僧共题》诗:“上人飞锡杖,檀越施金钱。”

  • 破家张俭

    源见“望门投止”。泛指避祸逃亡之人。清吴兆骞《答元间蒋驭闳》诗:“破家张俭飘零久,赁保王成辛苦多。”

  • 碑沉汉水

    源见“杜预沉碑”。谓功勋卓著,名垂后世。唐温庭筠《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之一:“铭勒燕山暮,碑沉汉水春。”

  • 魏宫妆奁

    《世说新语.巧艺》:“弹棋始自魏宫内,用妆奁戏。……”《太平御览》卷七五五引《弹棊经后序》:“自后汉冲、质已后,此艺中绝。至献帝建安中,曹公执政,禁阑幽密,至于博弈之具,皆不得妄置宫中,宫人因以金钗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