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素面朝天

素面朝天

宋.乐史《杨太真外传》:“虢国(夫人)不施妆粉,自衒美艳,常素面朝天。当时杜甫有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涴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天:天子、君主。“素面朝天”谓妇女不施脂粉,朝见帝王。


偏正 素,指不施脂粉。天,指帝王。谓妇女不施脂粉朝见帝王。宋·乐史《杨太真外传》:“虢国(夫人)不施妆粉,自衒美艳,常~。”△多用于描述妇人不施脂粉之状。↔浓装淡抹 涂脂抹粉


【旧义】 指女子不施脂粉去觐见天子。天: 天子,指皇帝。

【新义一】 今多借指女子的本色,不化妆打扮时真实的本来面貌。

【例】 ① 嘿嘿,不瞒你说,我一直不懂得化妆。……别人只要说,你好像不化妆……我便不客气地拦腰夺下: 素面朝天呵。(江南时报2004.6.1雪呆子《素面朝天(泡网江湖 )》)

② 美女不需要浓妆艳抹,素面朝天也是一种勇气。(新女报2006.4.2《素面朝天——我所思也》)

③ 历史这个“美人”,她最终还是会说出真心话,因为“美人”也要卸妆,素面朝天。素面朝天的往往不再是美女。(天涯社区2009.10.22《[近代风云]素面朝天的历史——抗战这个“美人”》)

④ 美国护肤品牌圣艾芙调查2000名英国成年人后发现,近五分之一男性调查对象希望自己的伴侣弃浓妆为淡妆;另有一成男性调查对象表示,更喜欢女性素面朝天,不使用任何化妆品。(新华网2010.1.8《调查发现10%男性更喜欢素面朝天的女性》)

⑤ 如梦一场,当明星素面朝天,卸下妆容,我们忍不住被雷到的事实,判若两人。(搜狐女人2010.6.10《众女星素面朝天判若两人惨不忍睹》)

⑥ 素面朝天。我在白纸上郑重写下这个题目。夫走过来说,你要将一碗白皮面,对着天空吗?我说有一位虢国夫人,就是杨贵妃的姐姐,她自恃美丽,见了唐明皇也不化妆,所以叫……夫笑了,说,我知道。可是你并不美丽。是的,我不美丽。但素面朝天并不是美丽女人的专利,而是所有女人都可以选择的一种生存方式。(优米网2011.1.13毕淑敏《素面朝天》)

⑦ 众女星素面朝天暴露真实肤质(网易女人2011.4.28标题)

⑧ 据我十分有限的阅读,觉得现在“高雅派”的文章似乎在减少,“质朴派”的在走红,正如浓妆艳抹的女士少了,更多的妇女走向淡妆或素面朝天一样。也许是人们的偏好变了,也许是现代社会节奏太快,没有装饰的时间了。(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2.5.13梁小民《我读散文》)

【新义二】 有时也借喻低调不张扬或简朴不奢华的行为方式,或尚处于打拼的起步阶段,物质条件都还比较欠缺的状况等。

【例】 ① 不提卫冕,不喊口号,马刺队素面朝天,一切由零开始。(体坛周报2003.10.29)

② 小作者以不加修饰的文字真切地表达了“妈妈回来了”这一生活片断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喜悦,以及曾经有过的感伤和思念。文章纯真、童趣、素面朝天,深深地打动了评委。(温州日报2006.12.6《好作文 从素面朝天谈起》)

③ 其实说白了只要努力工作,那些东西慢慢都会有的。也许她们进公司的时候也是素面朝天的,经过多年打拼才有了现在的物质条件。(新闻晚报2011.7.9《请管理好自己的“虚荣心”》)

④ 从前的光瓶酒,也叫简装酒,无一例外都是低档酒。而东方明珠的定位则是中高档。同样的产品,同样的品质,一个有着“华丽的外衣”,一个则“素面朝天”毫无掩饰。尽管有“里子”,却没有了“面子”。(经济日报2012.5.14《包装素面朝天 销售芝麻开花》)

⑤ 即便教辅材料有一定的存在理由,也应该“素面朝天”,使用廉价纸张简易印刷和装订。……可以说,教辅材料竞相奢华这股歪风,已经到了非刹不可的地步。(北京晨报2012.6.6娄献忠《教辅就该素面朝天》)

【辨说】 “素面朝天”原特指杨贵妃之姊虢国夫人,典出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封大姨为韩国夫人,三姨为虢国夫人,八姨为秦国夫人。同日拜命,皆月给钱十万,为脂粉之资。然虢国不施粧粉,自炫美艳,常素面朝天。当时杜甫有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涴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近来新义的用法,“朝天”的意思已经淡出或转义了。

【结构分析】 动词性偏正结构。


【词语素面朝天】  成语:素面朝天汉语词典:素面朝天

猜你喜欢

  • 解民倒悬

    《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后以“解民倒悬”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清李颙《与布抚台书》:“古之良臣名佐,不惜冒矫制之罪、身家性命,以解民倒悬。”述补 倒

  • 思误字

    《北齐书.邢邵传》:“有书甚多,而不甚雠校。见人校书,常笑曰:‘何愚之甚!天下书至死读不可遍,焉能始复校此。且误书思之,更是一谪(通擿,音zhé惩罚。)。”邢邵原意为反对校雠文字,后用为钻故纸堆,做文

  • 十行诏

    源见“十行”。指诏书。宋苏轼《次韵张昌言喜雨》:“遥闻争诵十行诏,无异亲巡六尺舆。”【词语十行诏】   汉语大词典:十行诏

  • 不衫不履

    衣履不整的样子。形容人洒脱而不事修饰。唐代杜光庭《虬髯客传》:“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并列 履,鞋。不好好穿衣裳和鞋子。形容衣着不整齐,不拘小节。《老残游记》:“这个人

  • 东山之志

    源见“东山再起”。指隐居的念头。唐王维《与工部李侍郎书》:“时与风流儒雅之士,置酒高会,吟咏先王遗风,翛然有东山之志。”偏正 想隐居的意愿。《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 五行不辍

    同“五行俱下”。唐杨炯《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七步立成,五行不辍。”

  • 覆地水

    源见“覆水难收”。喻弃妇。明李梦阳《去妇词》诗:“贱妾甘作覆地水,郎君忍作离弦箭。”

  • 仙石支机

    源见“乘槎”。指传说中天上织女用以支撑织布机的石头。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明月照镜,仙石支机,行云细起,回雪轻飞。”

  • 方壶

    同“方丈”。汉班固《西都赋》:“滥瀛洲与方壶,蓬莱起中央。”清金农《龙涎香二首寄吴秀才焯厉孝廉鹗》诗之二:“方壶岛客渺难逢,一饼凄凉话故宫。”【词语方壶】   汉语大词典:方壶

  •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媒约指婚姻介绍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旧指青年男女的婚姻须由父母作主,并经媒人介绍。亦单作“父母之命”、“媒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