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结袜王生

结袜王生

指张释之为王老先生系袜带子,表示尊贤敬老。后以此典比喻贤德;或比喻敬老。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人。汉文帝时,官至廷尉(中央掌刑狱之最高长官),曾请汉文帝严格按法处刑,而廷尉为“天下之平”,不能任意高下,人们称赞说: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张释之成为当时名臣。 有一位王老先生,擅长黄帝、老子的学术,是一位隐居不愿做官之人。曾经被召进殿廷中,当时公卿大臣相聚而立,王先生是老年人,说:“我的袜带子松脱了!”回头看着张廷尉说:“请给我把袜带子系好!”张释之跪在地上给他把袜带子系好了。以后,有人问王先生说:“怎么偏偏在朝廷上当众侮辱张廷尉,让他跪下给你绑袜带子?”王先生说:“我年老并且地位卑贱,自己估计终究不会有什么好处给张廷尉。张廷尉正是当今天下名臣,我姑且委曲他一下,让他跪下给我绑袜带子,是想因这事而让人们重视他。”各公卿听了这话,都称贤王先生而赞许张廷尉尊贤敬老。此典又作“结袜心”、“结袜”、“结袜生”、“王生袜”。

【出典】:

史记》卷102《张释之冯唐列传》2756页:“王生者,善为黄(黄帝。传说姓公孙,名轩辕,上古五帝之一)、老(老子。春秋末期道家创造人)言,处士(有学问隐居而不愿做官之人)也。尝召居廷中,三公(当时指丞相〔主管行政〕、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主管监察〕)、九卿(概指中央各部高级官吏。当时有太常〔管宗庙礼仪、祭祀〕、鸿胪〔掌喜丧典礼〕、宗正〔掌皇族宗谱、档案〕、郎中令〔掌车骑、门户,充当侍卫〕、卫尉〔掌宫廷警卫〕、太仆〔掌皇帝车马〕、廷尉〔掌刑狱〕、少府〔掌皇室花园、湖泽〕、大司农〔掌钱谷财政〕)尽会立,王生老人,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既已,人或谓王生曰:‘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

【例句】:

唐·顾况《酬唐起居前后见寄》:“莫话弹冠事,谁知结袜心。” 唐·元稹《授裴向左散骑常侍制》:“周文王侍从之臣,无可使结袜者,我知之矣。” 宋·苏轼《与叶淳老等同相视新河》之二:“髯张乃我结袜生,诗酒淋漓出狂怪。” 清·王摅《赠临江李述斋太守》:“自怜结袜王生在,记别金台二十春。” 清·唐孙华《次韵酬宫恕堂》:“时脱杜甫冠,幸结王生袜。”


【典源】《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王生者,善为黄老言,处士也。尝召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老人,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既之,人或谓王生曰:‘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

【今译】 汉代王生,是一位隐士。他曾被召至宫廷,当时文武百官皆立在廷中。王生年纪老迈,忽说自己的袜带松脱,回过头对廷尉张释之说:“给我系上!”释之于是跪下为他系好。事后,有人问王生:“你为何当众羞辱张廷尉呢?”王生答道:“我年老而微贱,考虑自己对张廷尉无所助益。张廷尉乃天下名臣,我有意羞辱他,让他跪下为我系袜带,是为使他有敬老的名声。”人们听了,都称扬王生贤德,而更加敬重张释之。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贤德。

【典形】 结袜、结袜生、结袜王生、结袜心、王生袜、结袜系、结袜赖王生。

【示例】

〔结袜〕 唐·元稹《授裴向左散骑常侍制》:“周文王侍从之臣,无可使结袜者,我知之矣。”

〔结袜生〕 宋·苏轼《与叶淳老等同相视新河》之二:“髯张乃我结袜生,诗酒淋漓出狂怪。”

〔结袜王生〕 清·王摅《赠临江李述斋太守》:“自怜结袜王生在,记别金台二十春。”

〔结袜心〕 唐·顾况《酬唐起居前后见寄》:“莫话弹冠事,谁知结袜心。”

〔王生袜〕 清·唐孙华《次韵酬宫恕堂》:“时脱杜甫冠,幸结王生袜。”


猜你喜欢

  • 文章憎命

    唐.杜甫《天末怀李白》诗:“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憎:厌恶、恨。意谓文章写得好,而作者的命运往往不好。因为文人多敏于世事,有感发而为文,便难免触怒权贵,获逆鳞之罪。清.李宝

  • 栽花潘令

    同“栽花潘岳”。宋贺铸《画眉郎.好女儿》词:“认兰情,自有怜才处,似题桥贵客,栽花潘令,真画眉郎。”

  • 挂弧门首

    同“悬弧射矢”。宋程大昌《感皇恩.生朝》词:“七十有三番,挂弧门首,此事从来信希有。”

  • 压倒元白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宝历(唐敬宗年号)中,杨嗣复(字继之,贞元进士,工诗,李宗闵执政,杨入为户部侍郎,不久即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为事实上相当于宰相的职务,故称相公

  • 展草之恩

    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孙权时,李信纯,襄阳纪南人也。家养一狗,字曰‘黑龙’,爱之尤甚,行座相随,饮馔之间,皆分与食。忽一日,于城外饮酒大醉,归家不及,卧于草中。遇太守郑瑕出猎,见田草深,遣人纵火燕

  • 听人穿鼻

    听:听凭、任凭。穿鼻:牛鼻子穿上绳子,以便于牵引。比喻一个人没有主见,听凭别人摆布。张弘策,字真简,范阳方城(今河南西南部,唐河上游)人,与梁武帝萧衍年辈相若,幼时一同嬉戏玩耍。后跟随梁武帝建功立业。

  • 迷而知反

    亦作迷途知反。迷:迷路;反:同返,返回。迷失道路后知道返回。比喻犯了错误知道改正。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绍之弟,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专权时,占据南阳,后遭袁绍、

  • 破甑生尘

    源见“甑尘釜鱼”。形容贫困乏食。明 邵璨《香囊记.得书》:“喜得逆旅逢青眼,免使破甑生尘愁范丹。”明 孙柚《琴心记.家徒四壁》:“早遣青囊出村借米,至今未归,破甑生尘,空囊垂罄。”主谓 甑,蒸食物的器

  • 班氏业前书

    《后汉书》卷四十上《班彪传》附《班固传》:“固字孟坚。……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

  • 双兔碑

    《魏书.尒朱荣传》:“荣之将讨葛荣也,军次襄垣,遂令军士列围大猎。有双兔起于马前,荣乃跃马弯弓而誓之曰:‘中之则擒葛荣,不中则否。’既而并应弦而殪,三军咸悦。及破贼之后,即命立碑于其所,号双兔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