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萧曹

萧曹

辅佐刘邦创建汉朝基业的开国功臣萧何、曹参的合称。萧何(?-前193年)沛县(今属江苏)人。曾为沛县吏。末辅佐刘邦起义。起义军入咸阳,刘邦封汉王,任他为丞相。楚汉战争中,荐韩信为大将,并留守关中,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起了重要的作用。后封酂侯。定律令制度,协助高祖消灭韩信、陈豨、英布等异姓诸侯王。曹参(?-前190)沛县(今属江苏)人。曾为沛县狱吏。秦末随刘邦起义,屡立战功。汉朝建立,封平阳侯。曾任齐相九年,并从刘邦击破陈豨、英布。在齐时采用盖公的黄老之术,百姓安定,称为贤相。后继萧何为汉惠帝丞相。《汉书·萧何曹参传·赞》说:“萧何、曹参在秦朝时不过是刀笔小吏,当时是碌碌平凡的人,并没有显示出特殊的志节。汉朝兴起,二人依赖刘邦勃兴的光耀,萧何凭着忠诚,谨慎地居守后方,曹参和韩信一起征战。天下安定之后,因百姓痛恨秦朝酷苛的法令,他们就顺应潮流,在政治上除旧布新。萧、曹二人同心协力,于是使汉初天下稳定下来。淮阴侯韩信、淮南王英布等被消灭,只有萧何、曹参拥有功名,地位在群臣之首。”后因以“萧曹”为典,用来咏功臣、将相。

【出典】:

汉书》卷39《萧何曹参传》2021、2022页:“赞曰:‘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以信谨守管钥,参与韩信俱征伐。天下既定,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二人同心,遂安海内。淮阴、黥布等已灭,唯何、参擅功名,位冠群臣。”

【例句】:

唐·李白《猛虎行》:“萧曹曾作沛中吏,攀龙附凤当有时。” 唐·高适《自淇涉黄河中作十三首》之12:“若使学萧曹,功名当不朽。” 唐·杜甫《述古三首》其3:“岂唯高祖圣,功自萧曹来。” 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5:“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唐·白居易《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休明值尧舜,勋业过萧曹。” 唐·杜牧《长安杂题长句》:“舐笔和船欺贾马,赞功论道鄙萧曹。” 唐·罗邺《岁仗》:“可怜四海车书共,重见萧曹佐汉才。” 清·吴伟业《功臣庙》:“鹿走三山争楚汉,鸡鸣十庙失萧曹。”


【词语萧曹】   汉语词典:萧曹

猜你喜欢

  • 微管

    源见“微管之叹”。代称管仲。《宋书.谢灵运传》:“灵运罪衅累仍,诚合尽法。但谢玄勋参微管,宜宥及后嗣,可降死一等,徙付广州。”【词语微管】   汉语大词典:微管

  • 凫鹤

    源见“断鹤续凫”。喻指长短不一、天性各异的事物。宋王安石《每见王太丞邑事》诗:“松苗地合分高下,凫鹤天教有长短。”

  • 六龙回日

    《太平御览》卷三引《淮南子》“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为悬车”注:“六螭,即六龙也。”“六龙回日”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日神羲和驾六龙以乘车,载着太阳在天空运行,从扶桑至虞泉循往往复,形成昼夜。后因以“六

  • 西靡树

    《文选》卷四十三南朝梁.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冀东平之树,望咸阳而西靡,盖山之泉,闻弦歌而赴节。”唐.李善注:“《圣贤冢墓记》曰:‘东北思王冢在东平。无盐人传云:思王归国京师,后葬,其冢上松柏西

  • 祝咽祝哽

    同“祝哽祝噎”。《尚书大传》卷五:“卜筮巫医御于前,祝咽祝哽以食。”见“祝哽祝噎”。【词语祝咽祝哽】  成语:祝咽祝哽汉语大词典:祝咽祝哽

  • 柱触共工折

    源见“共工触柱”。借指灾难。清 朱祖谋《金缕曲.杂感》:“负壑藏舟寻常事,怕苍黄柱触共工折。”

  • 巨山龟息

    参见:龟息

  • 老莱戏彩

    同“老莱娱亲”。元 薛昂夫《朝天曲》:“老莱戏彩,七十年将迈,堂前取水作婴儿。”见“老莱娱亲”。清·艾衲居士《豆棚闲话·小乞儿真心孝义》:“牵着黄犬,播着鼗鼓,唱着歌儿,舞蹈于前,便是虞廷百兽率舞,~

  • 银钩铁画

    源见“铁画银钩”。形容书法遒美刚劲。清黄景仁《赠白下周幔亭》诗:“雄词艳句萃尺幅,银钩铁画穷毫纤。”见“铁画银钩”。清·沈曾植《题北宋本广韵四绝》:“~石经余,想见先唐字学书。”【词语银钩铁画】  成

  • 官梅诗兴

    同“东阁诗兴”。宋苏轼《次韵王定国会饮》:“何逊扬州又几年,官梅诗兴故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