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萧朱结绶

萧朱结绶

萧朱:指西汉人萧育与朱博。结绶:结印绶,比喻互相推荐而同显荣于世。萧育字次君,是萧望之的儿子,他为人严峻威猛,屡次因得罪上司而被罢官,很少得到升迁。年轻时,萧育和陈咸、朱博是好友。过去有王阳、贡公互相援引的美谈,所以长安有俗语说:“萧朱互相援引,王贡相互推荐”,就是说朋友间互相荐举而共同显达。当初萧育和陈咸都因是公卿子弟而名声显扬,陈咸显达在先,18岁任左曹,二十出头就当上御史中丞。当时朱博还只任杜陵亭长,被陈咸、萧育援引而入仕。三位好友同任刺史、郡守,后来都列于九卿的高位。但朱博后来居上,官位比陈咸、萧育要高,最后当上丞相。萧育和朱博后来产生隔阂,友谊中断了,所以人们认为交友是很难的。后以“萧朱结绶”为朋友互相援引的典故,亦用以咏官场交谊化友为仇。

【出典】:

汉书》卷78《萧望之传》3290、3291页:“(萧)育为人严猛尚威,居官数免,稀迁。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始育与陈咸俱以公卿子显名,咸最先进,年十八为左曹,二十余御史中丞。时朱博尚为杜陵亭长,为咸、育所攀援,入王氏。后遂并历刺史郡守相,及为九卿,而博先至将军上卿,历位多于咸、育,遂至丞相。育与博后有隙,不能终,故世以交为难。”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丹传》:“交道之难,未易言也。世称管鲍,次则王贡。张陈(指张耳、陈余)凶其终,萧朱隙其末,故知全之者鲜矣!” 唐·骆宾王《帝京篇》:“赵李经过密,萧朱交结亲。” 唐·陈子昂《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结绶还逢育,衔杯且对刘。” 唐·李白《古风》之59:“张陈竟火灭,萧朱亦星离。” 唐·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名声逼杨马,交分过萧朱。”


猜你喜欢

  • 颖脱锥

    源见“毛遂自荐”。喻显露才华端倪的人。唐 周昙《春秋战国门.毛遂》诗:“不识囊中颖脱锥,功成方信有英奇。”

  • 养鹰扬去

    源见“饥附饱扬”。比喻怀有野心的人不易交往,当其得意之时就不再为主人所用。宋胡梦昱《嘉定壬午六月五日轮对第二札子》:“当其归附之初,国论哗然,或有养鹰扬去之疑,或有养虎遗患之惧。”兼语 比喻培养怀有野

  • 牛鼎之意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伊尹负鼎而勉汤以王,百里奚饭牛车下而缪公用霸,作先合,然后引之大道。驺衍其言虽不轨,傥亦有牛鼎之意乎?”后以“牛鼎之意”指争王图霸的远大抱负。明归有光《与沈敬甫》之七:“《水

  • 现身说法

    谓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劝戒别人。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 “敬亭才出阮家,不肯别投主人,故此现身说法。” ●《楞严经》卷六: “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景德传灯录·释迦牟尼佛》:

  • 烹蛇

    晋陶潜《搜神后记》卷十载:晋元嘉中,广州有三人同入山中伐木,忽见石窠中有二卵大如升,取煮之。汤始热,便闻林中如风雨声,须臾,有一蛇大十围,长四五丈,径来汤中衔卵去,三人无几皆死。后以“烹蛇”谓多事会招

  • 严陵滩

    源见“羊裘垂钓”。即七里滩,因严光在此垂钓,故称。借指隐居之处。宋葛胜仲《虞美人.自兰陵归冬夜饮严州酒作》词:“严陵滩畔香醪好,遮莫东方晓。”

  • 世间无伯乐

    源见“伯乐相马”。喻人世间没有善于鉴别人才的人。元 萨都剌《题瘦马图》诗:“人生相遇贵相知,孰谓世间无伯乐?”

  • 华阳洞

    旧题唐柳宗元《龙城录.华阳洞小儿化为龙》:“茅山隐士吴绰,素擅洁誉,神凤初,因采药于华阳洞口,见一小儿……化作龙形,一手握三珠,填左耳中……龙亦不见。”后因以“华阳洞”指神仙所居的洞府。明杨珽《龙膏记

  • 玉杵玄霜

    源见“蓝桥”。喻指男女相爱之情。元白朴《玉漏迟》词:“楚峡巫云,便赋尽高唐,后期谁报?玉杵玄霜,着意切须重捣。”

  • 贝萋

    《诗.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郑玄注:“喻谗人集作己过以成于罪,犹女工之集采色以成锦文。”萋斐,花纹错杂貌;贝锦,像贝的文采一样美丽的织锦。后以“贝萋”喻诬陷他人、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