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见利忘义

见利忘义

指遇到私利,就忘掉道义。语出《汉书.樊郦滕灌靳周传》:“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梁书.侯景传》:“岂有万乘之主,见利忘义若此者哉?”唐.王勃《送劼弟赴太学序》:“轻进苟动,见利忘义。”《二刻拍案惊奇.神偷寄兴一枝梅》:“似这等人也算做穿窬小人中的大侠了,反比那面是背非,临财苟得,见利忘义,一班峨冠博带的不同。”欧阳山《三家巷.二六》:“杨志朴说:‘是呀。流氓政客都是见利忘义的。”


连动 看到有利可图,就不顾良心道德。语本《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赞》:“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二刻拍案惊奇》卷39:“反比那面是背非,临财苟得,~,一班峨冠博带的不同。”△贬义。多用于写人的为人处事方面。→见钱眼开 见财起意 临财苟得 ↔见利思义 舍生取义 轻财重义 临财不苟


解释看到私利,就忘记了道义。

出处汉书·郦商传赞》:“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郦商是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时的勇将。刘邦死后,郦商又继续服侍汉惠帝和吕太后。吕太后死后,吕氏家族的人准备谋反,大臣们谋划诛杀吕氏。当时,吕家的重要人物吕禄担任京城卫戍部队北军的首领,驻扎在营中,所以大臣们无法控制北军。太尉周勃就派人劫持郦商,命令他的儿子郦寄去诱骗吕禄,因为郦寄和吕禄关系非常要好。吕禄听信了郦寄的话,跟他外出游玩,周勃才得以进入北军军营,进而控制军队,诛灭了吕氏。当时天下之人都说郦寄出卖了朋友。

东汉的班固不太同意这种看法,他在为郦商父子写完传记后评论说:“在孝文帝时,天下之人都认为是郦寄出卖了朋友。所谓出卖朋友,指的是见利忘义。像郦寄的父亲本身是汉家的功臣,同时又被劫持。郦寄的做法,虽然害了吕禄,却安定了国家,保存了君臣之道和父子之道,这也是无可厚非的。”

近义利令智昏

反义见利思义

例句

吕布是三国勇士,但他的同乡都认为他勇而无谋,见利忘义。


【词语见利忘义】  成语:见利忘义汉语词典:见利忘义

猜你喜欢

  • 瞎马深池

    同“临池瞎马”。朱联沅《病起示文农》诗:“瞎马深池情更怯,浮云苍狗幻弥新。”【词语瞎马深池】   汉语大词典:瞎马深池

  • 裙带关系

    源见“裙带”。指被用来相互勾结攀援的姻亲关系。罗广斌 杨益言《红岩》三章:“还有几个很少上班的女同事,都是凭裙带关系进厂的交际花一般的女人,除了领薪水,平时很难见到她们的影子。”偏正 姻亲之间的关系。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择人家的优点而加以效法;看出人家的缺点,如果自己有,就加以改正。语出《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指对旧的规章制度,重加审定,好的保留,不好的加以改正。《

  • 陪仆

    源见“陪台”。泛指奴仆。《后汉书.陈元传》:“夺公辅之任,损宰相之威,以刺举为明,徼讦为直。乃至陪仆告其君长,子弟变其父兄,罔密法峻,大臣无所措手足。”【词语陪仆】   汉语大词典:陪仆

  • 河东狮子吼

    宋.苏轼《分类东坡诗》卷十六《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载:陈慥字季常,妻柳氏,悍妒。苏轼以诗戏慥曰:“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古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又宋.洪迈《容斋三笔》卷三“陈季常”

  • 红纱笼孟

    五代蜀人徐延璚的故事。宋代张唐英《蜀梼杌》载:孟知祥至蜀时,“馆于徐延璚之第。延璚即衍之舅,衍尝幸其第,悦其华丽,于壁上书孟字以戏之,盖蜀中以孟为不任故也。延璚以红纱笼之。知祥见而叹曰:‘疏狂霸竖亦预

  • 短李

    《新唐书》卷一八一《李绅传》:“李绅字公垂,中书令敬玄曾孙。世宦南方,客润州。绅六岁而孤,哀等成人。母卢,躬授之学。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唐代知名诗人李绅,因身材矮小而号曰‘短李’

  • 愧于先登

    原是形容自己职位高于能者而感到有愧,后来用于被任新职时向同事讲的客套话。陈寔(释见前)早仕州郡,为官清廉,但因两次党锢之祸牵连,免官家居。以至不少资历较他为浅的人都升迁官职,位居其上。太尉杨赐、司徒陈

  • 不撤姜食

    撤:撤除。姜:生姜。 每餐必须有生姜。 古人一种饮食习惯。语出《论语.乡党》:“不撤姜食一不多食。”朱熹注:“姜,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鲁迅《准风月谈.吃教》盖仅由‘不撤姜食’一变而为吃斋,于

  • 泣鼎湖

    源见“乘龙出鼎湖”。哀悼帝王、重臣去世。柳亚子《四月廿五日前明永历帝殉国纪念节也前十数日有滇中之捷感而赋此》诗:“魂依凤辇排阊阖,血洒龙髯泣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