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言之太甘,其中必苦

言之太甘,其中必苦

原意是指对人说话过于好听,其中必有苦衷。后则泛指言辞过于悦耳,其中必有不良企图。公元前660年,晋献公听信宠姬骊姬谗言,令太子申生率兵攻打东山狄人。晋兵到达稷桑后,狄人军队出来迎战,申生打算就势打上一仗。晋军将领狐突劝阻他说:“不能打,我听说,国君爱听坏人的话,则大夫处境危险;喜欢内宠,那么,国君的嫡子和整个国家也处境危险。如果设法让父亲高兴而自己又不蹈死地,不使战士冒锋镝之危而对整个国家又有好处,比如自己辞去太子不当,这个办法可不可以考虑啊!何况您现在外有战争危险,而内又有骊姬说坏话呢?”申生回答说:“不行,国君让我率兵出征,并非喜欢我,而是在考察我的心地。因此才赐给我奇怪的服装并以十分中听的话来奖勉我。说话太好听,他的心中必有苦衷。一定是有人说了我的坏话,所以国君才起了疑心。现在情况下,即使蝎子蜇我,也不能逃避。一定要打上一仗,如果不战而退,我的罪行就更大了。而战死了,尚且还能留下了好名声。”于是和狄人开战并将其打败。虽然如此,晋献公耳旁听到的太子申生的坏话却越来越多了。

【出典】:

国语·晋语》:“至于稷桑,狄人出逆,申生欲战。狐突谏曰:‘不可,突闻之:国君好艾,大夫殆;好内,适子殆,社稷危。若惠于父而远于死,惠于众而利社稷,其可以图之乎?况其危身于狄以起谗于内也?’申生曰:‘不可。君之使我,非欢也,抑欲测吾心也。是故赐我奇服,而告我权。又有甘言焉。言之太甘,其中必苦。谮在中矣,君故生心。虽蝎谮,焉避之?不若战也。不战而反,我罪滋厚;我战死,犹有令名焉。’果败狄于稷桑而反,谗言益起。”


猜你喜欢

  • 今是昔非

    同“今是昨非”。明王世贞《觚不觚录》:“若其今是昔非,不觚而觚者,百固不能二三也。”见“今是昨非”。明·王世贞《觚不觚录》:“若其~,不觚而觚者,百固不能二三也。”【词语今是昔非】  成语:今是昔非汉

  • 江东父老

    源见“不肯过江东”。指故乡德望辈分高的人。多用于愧而无颜相见的情形之下。明无名氏《鼓掌绝尘.月集》:“只是今日束手空归故土,怎么重见江东父老?”偏正 江东家乡的父老乡亲。指故乡的亲人。明·胡文焕《跃鲤

  • 龙头

    源见“三人一龙”。指杰出人物的首领。唐王勃《送白七序》:“当益友之龙头,处通侯之燕颔。”【词语龙头】   汉语大词典:龙头

  • 东家效颦

    同“东施效颦”。《花月痕》二二回:“一会出来,秋华堂坐席,李夫人首座,问起凤来仪酒令,秋痕一一告诉。三位太太都十分赞赏。李夫人道:‘我们何不做个东家效颦。’”见“东施效颦”。《花月痕》22回:“我们何

  • 遥止渴

    源见“望梅止渴”。写酸梅的功效。谓远望梅林可以止渴。唐李峤《梅》诗:“若能遥止渴,何暇泛琼浆?”

  • 琼枝玉叶

    玉树的枝叶,旧以比喻皇家的子孙。又作“金枝玉叶”。唐代萧颖士《贺立太子表》:“琼枝挺秀,玉叶资神。”并列 琼,美玉。古时比喻王室子孙。现也常用来尊称他人的子女。语本唐·萧颖士《为扬州李长史贺立皇太子表

  • 物极必返

    见“物极必反”。【词语物极必返】  成语:物极必返汉语大词典:物极必返

  • 无私之光

    《礼记.孔子闲居》:“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无私之光”是从《礼记》“日月无私照”脱化而成。意思是说日月之光普照万物,没有私弊。后用代称日月之光

  • 得楚弓

    源见“楚弓楚得”。谓得物受益。唐刘长卿《避地江东留别淮南使院诸公》诗:“何辞向物开秦镜,却使他人得楚弓。”

  • 鲁阳回日

    见“鲁阳挥戈”。《文选·左思〈吴都赋〉》“鲁阳挥戈而高麾”,刘逵注:“故追述~之意,而将转西日于中盛之时,以适己之盛观也。”【词语鲁阳回日】  成语:鲁阳回日汉语大词典:鲁阳回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