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讳莫如深

讳莫如深

比喻把事物隐瞒得很深。公元前662年,鲁庄公病重。按照他的意愿是想让他的儿子公子般继承君位。而其二弟叔牙却极力主张鲁庄公传其庶兄庆父。庄公的第三个弟弟季友见叔牙怀有异图,便以庄公之命将叔牙赐死,并在庄公死后拥立公子般即位。而庆父因为自己未当上国君便和庄公夫人哀姜串通起来杀死公子般,另立哀姜妹妹叔姜生的儿子公子启方为君,是为鲁闵公。大概是为国内贵族所不容,或是为了向霸主齐桓公解释这次废立的合理性并为自己篡夺鲁国政权作准备,政变发生后,庆父还专门去了齐国一趟。对于庆父赴齐一事,《春秋》记为“公子庆父如齐。”《谷梁传》在解释这段文字时说:《春秋》所以用“如”而不用“奔”字,是一种隐讳曲笔。所以如此,是因为庆父罪行太严重了,必须深深地加以隐讳。

【出典】:

《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公子庆父如齐。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例句】:

清·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中国则讳莫如深,枢府举动,真相不知。”


述补 讳,隐讳。深,深重。忌讳说出的深重大事。原指事关重大,不宜透露风声,只好隐瞒。后指把信息藏得紧紧的,不透露一点风声。语出《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公子庆父如齐。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杨士勋疏:“深,谓君弑、贼奔之深重。以其深重,则为之隐讳。”梁启超《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中国则~,枢府举动,真相不知。”△用于形容人的待事态度。→秘而不宣 ↔开门见山 和盘托出


解释讳:隐瞒。深:指事件重大。本指必须把这事隐瞒起来不说。后多用来指把事情瞒得很紧,不肯走漏一点消息。

出处《穀梁传·庄公三十二年》:“公子庆父如齐。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苟有所见,莫如深也。”

庆父是春秋时期鲁国国君鲁桓公之子,鲁庄公庶兄。庄公即位后,庆父专权。庄公死后无嫡子,有人推荐由庆父继位,但最终由子般继位。子般在位不满两个月,就被庆父派人杀掉,重新立子开为君,即为鲁闵公。闵公二年,庆父打算废掉闵公自立为君,就又派人杀掉闵公。这一下惹怒了鲁国民众,大家群起反对庆父,打算攻杀他。庆父害怕了,就逃到了莒地。后来莒人接受鲁国人的钱财贿赂,把庆父送回了鲁国。庆父请求鲁国赦免自己的罪过,没有获得允许,于是自缢而死。

庆父逃到齐国莒地的事情,《春秋》上记为:“公子庆父如齐。”“如”是动词,“到、往”的意思。《穀梁传》解释说,庆父明明是逃亡到了莒,为何不用表示逃亡的“奔”而用“如”呢?是因为庆父接连杀掉了两个国君,没有什么罪过比这更大,提起来都让人心痛,只好替他加以隐讳。

近义守口如瓶

反义直言不讳

例句

不知什么缘故,他对那件事总是讳莫如深。


【词语讳莫如深】  成语:讳莫如深汉语词典:讳莫如深

猜你喜欢

  • 千一虑

    同“千虑一得”。宋陆游《送曾处士赴行在》诗:“敬输千一虑,或有二三得。”【词语千一虑】   汉语大词典:千一虑

  • 李广难侯

    同“李广难封”。清李慈铭《春从天上来.秋日强酒》词:“漫道沙场食肉,便醉乡论赏,李广难侯。”

  • 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论语.先进》“过犹不及”宋朱熹集解:“夫过不及,均也。差之毫厘,缪以千里。”见“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词语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成语: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 夷门感恩

    源见“侯嬴抱关”。泛指感激之情。唐薛涛《送卢员外》诗:“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 栎樗

    同“樗栎”。清 徐宗麟《辞征》诗:“天纵深林老栎樗,惊看云壑驻安车。”【词语栎樗】   汉语大词典:栎樗

  • 皮里春秋

    《晋书.褚裒传》:“裒少有简贵之风……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春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春秋》,相传孔子所修,意含褒贬。后因以“皮里春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评论。《红楼梦》三

  • 名成身退

    见“功遂身退”。明·焦竑《玉堂丛语·宠遇》:“及乎~,而犹有天伦之乐,福寿如公,世之一人而已。”

  • 覆鼎

    源见“折鼎覆?”。比喻不胜重任,败坏公事。宋苏舜钦《了语不了语》诗之一:“公?欲成忽覆鼎,银瓶汲绝还沉井。”亦指误事失职的权臣。宋刘子翚《汴京纪事》诗:“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骂未销。”【词语覆鼎】

  • 使君取饮

    《左传.成公二年》:“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郑周父御佐车,宛茷为右,载齐侯以免。……”齐、晋战于鞌(ān地名,山东历城西北)齐臣逢丑父原为车右,后与齐侯易

  • 不畏虎

    《晋书.郭文传》:“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 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而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尝有猛兽忽张口向文,文视其口中有横骨,乃以手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