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诗筒

诗筒

白居易《秋寄微之十二韵》:“忙多对酒榼,兴少阅诗筒。”自注:“此在杭州,两浙唱和诗赠答,于筒中递来往。”唐 潘远《纪闻谈》载:元稹在浙东做官,白居易在苏州做官,以竹筒装唱和诗,由驿使传送。后以“诗筒”指传递诗作的竹筒。元胡助《南城试院和王子肃韵》之二:“帘外官闲深院锁,诗筒来往不嫌多。”《红楼梦》二二回:“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制诗筒,一柄茶筅。”


【典源】 宋·王谠《唐语林》:“白居易为杭州刺史,时吴兴守钱徽、吴郡守李穰,悉平生旧交,日以诗相寄赠。后元稹领会稽,参其酬唱,多以竹筒盛诗往来。”白居易诗题有《与微之唱和,来去以竹筒贮诗,陈协律美而成篇,因以此答》。

【今译】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与邻近的几位郡守及浙东观察使元稹(字微之) 以诗唱和,来往传递都以竹筒盛诗。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文人彼此寄诗词唱和。

【典形】 回筒、寄诗筒、诗筒、书筒、题远筒。

【示例】

〔回筒〕 清·朱祖谋《惜红衣·叔向邮示新词》:“倦轲随潮,回筒限日,病销吟力。”

〔寄诗筒〕 宋·周密《甘州·灯夕寄二隐》:“喜故人好在,水驿寄诗筒。”

〔诗筒〕 唐·白居易《醉封诗筒寄微之》:“为向两川邮吏道,莫辞来去递诗筒。”

〔书筒〕 明·李东阳《斋居和亨父》:“书筒忽东遣,诗檄已西传。”

〔题远筒〕 宋·黄庭坚《奉和王世弼》:“长篇题远筒,封寄泪空潸。”


【词语诗筒】   汉语词典:诗筒

猜你喜欢

  • 度日如岁

    过一天如过一年。形容日子难过。也作“度日如年”。出自五代张希崇之事迹。张希崇(888-939年)字德峰,幽州蓟县(今天津蓟县)人。唐哀帝天祐年间投燕帅刘守光,升至裨将。后唐庄宗时仍为边将,后被契丹元帅

  • 短李

    《新唐书》卷一八一《李绅传》:“李绅字公垂,中书令敬玄曾孙。世宦南方,客润州。绅六岁而孤,哀等成人。母卢,躬授之学。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唐代知名诗人李绅,因身材矮小而号曰‘短李’

  • 鲍氏骢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三.鲍司隶歌》:“鲍氏骢,三人司隶再入公,马虽瘦,行步工。”郭茂倩题解:“《乐府广题》曰:《列异传》云:鲍宣,宣子永,永子昱,三世皆为司隶,而乘一骢马,京师人歌之。”后因以“鲍氏骢

  • 镜分鸾别

    源见“破镜重圆”、“镜鸾”。喻夫妻分离。《红楼梦》七八回:“镜分鸾别,愁开麝月之奁;梳化龙飞,哀折檀云之齿。”

  • 目成

    《楚辞.九歌.少司命》:“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东汉.王逸注:“言万民众多,美人并会,盈满于堂,而司命独与我睨而相视,成为亲亲也。”目成,指美人满堂,少司命(司主儿童命运之神)不垂青眼于他人,

  • 不疑诬金

    指直不疑被冤诬盗金之故事。后以此典称赞人能宽容忍让;或指人遭诬蒙冤。直不疑,西汉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汉文帝时任郎(帝王侍从)官。有一次,与他同住的一个人告假回家,误将另外一个人的金带走。金主人发觉后

  • 自成机轴

    源见“自出机杼”。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张籍》:“公于乐府古风,与王司马自成机轴,绝世独立。”

  • 坐毙

    同“坐以待毙”。宋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十万大师瘴厉腹疾,死者八九……盖逵承望丞相风指,因致坐毙。”【词语坐毙】   汉语大词典:坐毙

  • 凤脑

    晋王嘉《拾遗记.周穆王》:“时已将夜,王设长生之灯以自照,一名恒辉。又列璠膏之烛,遍于宫内。又有凤脑之灯。”后因以“凤脑”为油灯或灯油的美称。唐王勃《守岁序》:“鱼鳞布叶,烂五色而翻光;凤脑吐花,灿百

  • 茗瘕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引《续搜神记》:“有人因病能饮茗一斛二斗,有客劝饮,过五升,遂吐一物,形如牛胰,置柈中,以茗浇之,容一斛二斗。客云:此名‘茗瘕’。”据《续搜神记》载称,晋桓温一督将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