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赵氏一块肉

赵氏一块肉

指嫡亲骨肉。德祐元年(1275年)10月,元兵分三路向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市)进军,次年三月元军进入临安。宋恭帝赵、全太后等被俘,押至大都(今北京市)。帝被元世祖忽必烈废为瀛国公。丞相陈宜中、都统制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等于德祐二年(1276年)五月在福州拥立益王赵昰为帝,改元景炎,企图兴复宋朝。元兵向福州进逼,陈宜中和张世杰等用海船载着赵昰向南撤退。几经周折,于景炎二年(1277年)十二月撤至珠江口的井澳,因途中遇飓风,年仅十岁的赵昰惊惧成疾,于景炎三年(1278年)四月病死。张世杰与陆秀夫又拥立八岁的赵昺为帝,改元祥兴,以广东新会的厓山也叫厓门山(在广东新会南)为据点,准备长期坚持抗元斗争。元朝获悉后派兵于祥兴二年(1279年)向厓山进攻。张世杰率军迎战,坚持到二月间,防线被元军突破。陆秀夫眼看再难逃脱,先让妻子投海自尽,然后背起九岁的赵昺一起投海身亡。许多宫人和官员也跟着投海,在海上浮出的尸休达十余万人。杨太后听说赵昺死了,抚着胸口万分悲痛地说:“我忍受着各种艰难困苦而不死,正是为赵氏存一块肉,现在没有指望了。”说罢,赴海而死。张世杰集合溃军,退至南恩州(今广东阳江)的海陵山(今海陵岛),准备入广南继续战斗,遇飓风舟覆溺死,南宋至此灭亡。后人因称仅存的子嗣为“一块肉”。

【出典】:

宋史》卷47《瀛国公本纪附卫王赵昺本纪》945、946页:“大军(元军)至中军(宋军的核心地带),会暮且风雨,昏雾四塞,咫尺不相辨。世杰乃与苏刘义断维(连结船的绳索),以十余舟夺港而去,陆秀夫走卫王舟,王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走,乃负昺投海中,后宫及诸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余万人。杨太后闻昺死,抚膺大恸曰:‘我忍死艰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尔,今无望矣!’遂赴海死,世杰葬之海滨,已而世杰亦自溺死。宋遂亡。”

【例句】:

元·张宪《厓山行》:“皇天不遗一块肉,一瓣香焚海舟覆。”


猜你喜欢

  • 江东步兵

    《世说新语.任诞》:“张季鹰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耶?’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晋.张翰字季鹰,因为他的性格放任不羁,很像阮籍,故当

  • 蒯缑

    《史记.孟尝君传》:“冯先生甚贫,犹有一剑耳,又蒯缑。”《索隐》:“蒯,草名……缑谓把剑之物,言其剑无物可装,但以蒯绳缠之,故云蒯缑也。”蒯缑,即以草绳缠绕剑把。宋.陆游《甲午十一月十三夜梦右臂踊出一

  • 贪多嚼不烂

    比喻一味求多,结果反而达不到目的。语出《宝林禅师语录.婺州云黄山宝林禅寺》:“僧云:‘明眼衲僧因甚脚跟下红丝线不断?’师云:‘贪多嚼不细。’”后多引作〔贪多嚼不烂〕。《二刻拍案惊奇.襄敏公元宵失子》记

  • 耀颖之才

    源见“毛遂自荐”。喻出类拔萃的才华。三国 魏吴质《答东阿王书》:“虽恃平原养士之懿,愧无毛遂耀颖之才。”

  • 先鸣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齐庄公朝,指殖绰、郭最曰:‘是寡人之雄也。’州绰曰:‘君以为雄,谁敢不雄?然臣不敏,平阴之役,先二子鸣。’”杜预注:“十八年,晋伐齐,及平阴,州绰获殖绰、郭最。故自比于鸡,斗

  • 二分明月

    《全唐诗》卷四七四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诗此二句的意思是:假如天下的明月是三分的话,那末扬州即占其二分,以此比喻扬州的繁华。后常以“二分明月”特指形容扬州的繁华景象。

  • 赵氏璧

    源见“完璧归赵”。即价值连城的宝玉和氏璧。南朝 宋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空班赵氏璧,徒乖魏王瓠。”【词语赵氏璧】   汉语大词典:赵氏璧

  • 绝韦编

    源见“韦编三绝”。称扬人勤奋读书,刻苦治学。宋张孝祥《有怀长沙知识呈钦夫兄弟》诗之一:“唯有吾宗老兄弟,闭门依旧绝韦编。”

  • 改事

    《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围郑……入自皇门,至于逵路。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怀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敢不唯命是听……若惠顾前好,徼福于厉、宣、桓、武,不泯其社稷,使改事君,夷

  • 销金众口

    源见“众口铄金”。喻伤人的谗言。元耶律楚材《和北京张天佐见寄》:“销金众口嫉居士,好事独君慕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