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刘向传》:“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与侍中金敞拾遗于左右。四人同心辅政,患苦外戚许、史在位放纵,而中书宦官弘恭、石显弄权。望之、堪、更生议,欲白罢退之。未白而语泄,遂为许、史及恭、显所谮诉,堪、更
爱才:爱慕贤才。若渴:好像口渴想喝水一样。指爱慕贤才,像口渴想喝水一样。王时敏(1591-1680年),字逊之,号烟客,又号西庐老人,太仓(今江苏太仓县)人。明崇祯初年,因祖父王锡爵曾为明万历时大学士
①比喻诗文内容形式俱美。唐李华《唐杨州功曹萧颖士文集序》: “班彪识理,张衡宏旷,曹植丰赡,王粲超逸,嵇康标举,此皆金相玉质,所尚或殊,不能备举。” ②比喻人才英俊,秀外慧中。《周书·苏绰传》: “若
宋.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墙里佳人”一语出苏词,后以此多写“
《新唐书.权怀恩传》:“擢万年令,赏罚明,见恶辄取。时语曰:‘宁饮三斗尘,无逢权怀恩。’”《北史.崔弘度传》:“时有屈突盖为武侯车骑,亦严刻。长安为之语曰:‘宁饮三斗醋,不见崔弘度;宁灸三斗艾,不逢屈
表面上似乎爱好仁义,实际行为却相反。《论语.颜渊》:“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居之:以仁人自居。在邦:指为官。闻:虚名。其他 从外貌看很仁道,从行为看无德行。语出《论语
同“襄王梦”。唐崔涂《云》诗:“无端却向阳台畔,长送襄王暮雨归。”
同“禾黍”。《痛史》十七回:“一路上晓行夜宿,只觉得景物都非,不胜禾黍故宫之感。”其他 过去的宫殿变为农田,长满禾黍。比喻故国破落或胜景凋败。《痛史》17回:“ 一路上晓行夜宿,只觉得景物都非,不胜~
见〔长江后浪催前浪〕。主谓 比喻新事物更替旧事物,不断发展。宋·文珦《过苕溪》诗:“只看~,当悟新人换旧人。”△褒义。多用于事物发展方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后来居上。也作“后浪推前浪”。【词语后浪催
《畔牢愁》是楚辞篇名,西汉文学家扬雄所作。扬雄喜好辞赋,曾以司马相如为自己创作的典范。但又认为屈原的文才胜过司马相如,只因为遭遇不幸,写了《离骚》,就投江自尽了。每读到屈原的辞赋,就没有一次不伤心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