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迷而知反

迷而知反

亦作迷途知反。迷:迷路;反:同返,返回。迷失道路后知道返回。比喻犯了错误知道改正。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绍之弟,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专权时,占据南阳,后遭袁绍、曹操攻击,率余众割据扬州,后为曹操所破、病死。袁术退据扬州之时,致书陈珪,请其出山相辅。陈珪回信道:“当今虽值衰世,而朝廷尚未苛暴。曹操神武英明,又逢时运,将扫平凶恶,清定海内。将军你应当和曹操戮力同心,匡扶汉室,而您却暗中图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令人痛惜。如果能知错而改,或许还能避开此难。我出于旧交,才陈述实情,虽然忠言逆耳,却大有益处。想让我依附于你,则至死不能。”

【出典】:

三国志·魏书·袁术传》卷6第209页:“珪答书曰:……曹将军神武应期,兴复典刑,将拨平凶慝,清定海内,信有征矣。以为足下当戮力同心,匡翼汉室,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例句】:

南朝齐·刘绘《为豫章王嶷乞收葬蛸子响表》:“但矢倒戈,归罪司戮,即理原心,亦即迷而知返。”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夫迷途知反,往哲是与!”


连动 迷路后懂得回来。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三国志·魏书·袁术传》:“若~,尚可以免。”△多用于改正错误方面。 →迷途知返 ↔迷而不返。也作“迷而知返”。


【词语迷而知反】  成语:迷而知反汉语词典:迷而知反

猜你喜欢

  • 鹏万里

    同“鹏程万里”。宋朱敦儒《千秋岁.贯方七月五日生日为寿》词:“此去应无滞,稳步烟霄地。鹏万里,鹤千岁。”

  • 当垆卓女

    源见“文君沽酒”。借指卖酒女郎。唐元稹《和李校书题新乐府十二首.西凉伎》:“楼下当垆称卓女,楼头伴客名莫愁。”

  • 安步以当车

    见〔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 故态狂奴

    源见“狂奴故态”。指狂放傲世的人。清黄遵宪《铁汉楼歌》:“先生湛然色不变,崛强故态犹狂奴。”

  • 赎鼋

    《太平御览》卷九三二引《唐史》:“韦丹少在东洛,尝至中桥,见数百人喧集水滨,乃渔者网得大鼋,系之桥柱,引颈四顾,有求救之意。丹问曰:‘几钱可赎?’曰:‘五千。’丹曰:‘吾驴值三千,可乎?’曰:‘可。’

  • 伏波铜柱

    同“伏波标柱”。唐李白《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灿星臣而增辉,挂文字而不灭。虽汉家金茎,伏波铜柱,拟兹陋矣。”清宋琬《栈道平歌为贾胶侯尚书作》:“金穿石泐陵谷徙,我公之功不与伏波铜柱同尘埋。”

  • 电泡身

    源见“梦幻泡影”。比喻空虚短暂的人生。唐白居易《唐江州兴果寺律大德凑公塔碣铭》:“本结菩提香火社,共嫌烦恼电泡身。”

  • 田窦倾夺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长陵,魏其已为大将军后,方盛。”“武安侯新欲用事为相,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天

  • 郦其被烹

    《史记.郦生列传》:“淮阳侯闻郦生伏轼下齐七十余城,乃夜度兵平原袭齐。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为郦生卖己,乃曰:‘汝能止汉军,我活汝;不然,我将烹汝!’郦生曰:‘举大事不细谨,盛德不辞让。而公不为若更言!

  • 杯棬

    同“杯圈”。《明史.孝靖王太后传》:“朕昔在青宫,莫亲温凊,今居禁闼,徒痛杯棬。”【词语杯棬】   汉语大词典:杯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