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退笔冢

退笔冢

张怀瓘书断.僧智永》载:僧智永“住吴兴永欣寺,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退笔,用旧的秃笔。后因以“退笔冢”为积年勤学苦练书法之典。清钱谦益《代书砚答》诗:“退笔冢中悲力尽,短檠墙角叹交疏。”


【典源】 唐·李绰《尚书故实》:“右军孙智永禅师,……往住吴兴永福寺,秋年学书,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头者如市,……后取笔头瘗 (yi) 之,号为退笔冢,自制铭志。”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中:“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弃笔堆积,埋于山下,号曰笔冢。”

【今译】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 (曾任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 之孙智永禅师,住在吴兴永福寺,长年苦练书法。有秃笔头十瓮,每瓮都有几石,后来将笔头埋葬成坟,称为退笔冢。唐代僧人怀素,也是有名的书法家,擅长草书,用坏的笔堆积起来,埋在山下,称为笔冢。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练习书法勤奋刻苦。

【典形】 败笔成丘、笔为坟、笔无冢、笔冢、埋退笔、退笔如山、退笔冢、白毫秃似冢、败笔如山丘、秃笔作冢、笔冢退尽。

【示例】

〔败笔成丘〕 金·元好问《洛阳卫良臣以星图见贶》:“败笔成丘死不神,侯门书卷欲谁亲。”

〔笔为坟〕 明·袁宏道《黄昭质宪使得铜雀败瓦》:“池波为墨笔为坟,争似卿家老右军。”

〔笔无冢〕 宋·苏轼《戏书》:“洗墨无池笔无冢,聊尔作戏悦我神。”

〔笔冢〕 元·汤式《一枝花·赠草圣》:“可知道笔冢累累墨作池,名重京畿。”

〔埋退笔〕 清·钱谦益《将抵德州遣问卢德水》:“窗下草深埋退笔,床头花尽卧空瓶。”

〔退笔如山〕 宋·苏轼《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之一:“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退笔冢〕 清·钱谦益《代书砚答》:“退笔冢中悲力尽,短檠墙角叹交疏。”


【词语退笔冢】   汉语词典:退笔冢

猜你喜欢

  • 褚胤棋

    《宋书》卷五十四《羊玄保传》附《褚胤传》:“吴郡褚胤,年七岁,入高品。及长,冠绝当时。胤父荣期与藏质同逆,胤应从诛,何尚之请曰:‘胤奕棋之妙,超古冠今。……特乞与其微命,使异术不绝。’不许。时人痛惜之

  • 羊昙哭故知

    同“羊昙泪”。清赵翼《公相阿文成公挽诗》之一:“老成殂谢何胜感,不但羊昙哭故知。”

  • 伺关

    源见“紫气东来”。指关令尹喜守候老子。借指仰慕高士,欲与一起隐逸。北周庾信《和王少保遥伤周处士》:“望气求真隐,伺关待逸民。”

  • 鱼龙舞

    同“鱼龙戏”。宋辛弃疾《青玉案》词:“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醉吐车茵

    同“醉吐相茵”。清宋琬《奉和孙北海先生元韵》:“平生故吏彭宣在,醉吐车茵忆往时。”

  • 五色令人目盲

    指色彩繁多,使人眼花缭乱。《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 文齐福不齐

    齐:全,备。 意谓文才出众而时运不济。语出元.王实甫《西厢记》四本三折:“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元.郑廷玉《金凤钗》一折:“我可甚金榜无名誓不归,争奈文齐福不齐,学了二十年

  • 投泥玉

    《淮南子.说山训》:“琬琰之玉,在洿泥之中,虽廉者弗释。”圭,古代帝王、诸侯举行隆重仪式所用的上尖下方的玉制礼器。琬,上端园的玉圭;琰,上端尖的玉圭。投弃于泥污中的玉受到污染,后用以比喻贤人遭受毁伤。

  • 三耳

    宋张君房《脞说》载:传说隋 董慎被冥府追为右曹从事,召常州秀才张审通掌书记。慎令为判,申天府。有黄衫人持天符云所申不当。慎怒,以方寸肉塞其耳。审通再判之,后有天符来云甚允当。慎喜,命左右割去耳肉,令一

  • 春婆之梦

    参见:春梦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