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郜鼎在庙

郜鼎在庙

《春秋.桓公二年》:“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大庙(周公庙)。”

左传.桓公二年》:“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大庙,非礼也。臧哀伯谏曰:‘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

鲁国从宋国运来郜国的大鼎,同月戊申日把大鼎安放在鲁国太庙中。这件事并不合乎礼制,因此鲁大夫臧哀伯谏诤说:“一个身为国君的人,必须发扬威德而抛弃邪恶,如此才能作为文武百官的典范,即使如此,仍担心有失误,可见必须发扬美德来垂范子孙。现在郜国的大鼎放在宗庙内,那里还有比这更明显的受贿行为呢?”后来用“郜鼎在庙”用于讽刺把贿赂物放置神圣肃穆之处所。

后汉书.孔融传》:“招呼元恶,以自营卫,专为群逆,主萃渊薮。郜鼎在庙,章孰甚焉!”唐.韩愈《石鼓歌》:“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此用以衬托石鼓的珍贵。


猜你喜欢

  • 玉堂金马

    《汉书.扬雄传下》:扬雄《解嘲》其辞曰:“今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东汉.应劭注:“金门,金马门也。”晋.晋灼注:“《黄图》有大玉堂、小玉堂殿也。”金马,即金马

  • 黄石公

    源见“圯桥进履”。指圯上授与张良《太公兵法》的老父。也称圯上老人。唐李白《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诗:“我来圯桥上,怀古钦英风。惟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明何景明《张良》诗:“一遇黄石公,还从赤松子。”【

  • 留剑

    源见“季札挂剑”。悼念亡友。唐许浑《送李溟秀才西行》诗:“知君北邙路,留剑泣黄蒿。”

  • 匕鬯无惊

    同“匕鬯不惊”。黄远庸《弹劾案与新内阁》:“吾曹固甚望此震烁中外,匕鬯无惊之新阁出现者也。”见“匕鬯不惊”。【词语匕鬯无惊】  成语:匕鬯无惊汉语大词典:匕鬯无惊

  • 芦中人

    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

  • 天府之国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

  • 天荒

    指年代久远,还未开化。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二:“荆南解比号天荒,大中四年,刘蜕舍人以是府解及第。时崔魏公作镇,以破天荒钱七十万资蜕。蜕谢书,略曰:‘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解比:

  • 赠麦舟

    源见“范氏麦舟”。喻指高谊馈赠。清方文《奉别李观察溉林先生》诗:“曾于熙水分囷粟,又向彭城赠麦舟。”

  • 宁戚叩歌

    源见“宁戚饭牛”。借指贤士自求用世。唐罗隐《投礼部郑员外启》:“所以宁戚叩歌,不惟长夜;魏舒对策,近至中年。”

  • 一颦一笑

    本作“一嚬一笑”。《韩非子.内储说上》:“吾闻明主之爱,一嚬一笑,嚬有为嚬,而笑有为笑。”爱:惜。嚬:同“颦”,皱眉。本指或忧或喜不轻易地表露出来。后多作“一颦一笑”,泛指喜怒哀乐的细微表情。并列 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