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 ㄆㄨ pū ):即槚楚,是古时学校中用作体罚的一个器具。 古代掌管教化的人犯了过错,罚以扑刑。 表示薄罚示惩。语出《书.舜典》:“鞭作官刑,扑作教刑。”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五:“一时好
扬扬:得意的样子。此典指晏婴的车夫因为能为他驾驶马车而表现得意的样子,甚为满意。晏婴(?——前500年),字平仲,夷维(今山东高密)人。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他父亲晏弱死后,晏婴继任为齐卿,历
原作“出于其类,拔乎其萃”。指超出于同类。后则用出类拔萃形容德才超越寻常。孟子认为,作为孔子的高足,宰我、子贡和有若,他们的智慧足以了解孔子,即使夸大一点,他们也绝不至于怀着私情而故作赞扬。宰我说,依
同“三章法”。唐李商隐《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辄以诗一首四十韵干凟尊严》:“愿守三章约,还期九译通。”
参见:恨入骨髓见“恨入骨髓”。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西北水田》:“王为直隶宁晋人,以故有桑梓巨害之疏。是后中原士夫,深为子孙忧,~,牢不可破。”【词语恨入心髓】 成语:恨入心髓
晋崔豹《古今注.音乐》:“《雉朝飞》者,犊牧子(按:一本作犊沐子)所作也。齐处士,泯、宣时人,年五十而无妻,出薪于野,见雉雌雄相随而飞,意动心悲,乃作《雉朝飞》之操,以自伤焉。”有人说,《雉朝飞》是卫
唐.顾况《行路难》诗:“君不见担雪塞井空用力,炊沙作饭岂堪食!”“炊沙作饭”,无用功也。后用“炊沙作饭”为徒劳无功的典故。宋.朱熹《朱子全书.大学》:“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炊沙而欲其成饭也。”兼语 煮沙
源见“绣衣持斧”。又《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侍御使有绣衣直指,出讨奸猾。”汉代官名。绣衣,表显贵;直指,谓处事无私。本由侍御使充任,故亦称“绣衣御使”、“绣衣使者”、“绣衣执法”等。唐刘知幾《史通.
陈庆之(484-539年)字子云,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西南)人。南朝梁将领。幼从梁武帝,很受信任。大通二年(528年),魏北海王元颢(hào浩)降梁。武帝命他率7000人送颢北还。次年入洛阳(今河南洛
源见“华元弃甲”。形容战败损失辎重。清 鲍珍《范忠贞公祠》诗:“当年闽海见传烽,犀兕空多弃甲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