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长平坑赵

长平坑赵

指战国后期秦国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败赵国并坑死被俘赵兵四十多万的事。比喻战败遭屠杀;战争残酷。秦昭王四十五年(前262年),秦国包围韩国上党(今山西长治北),上党郡守冯亭以地献于赵国,引起秦国与赵国在长平大战。赵将廉颇坚壁高垒与秦军对峙达三年之久,赵王屡次责备廉颇不出战,秦国又派人到赵国行反间计,散布秦国只怕赵括为将,不怕廉颇。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年),赵王中计,使赵括代廉颇为将,赵括空谈兵法,率赵军盲目出击,秦将白起在正面诈败后退,另布置两支奇兵袭击赵军后路,赵军被包围,困守46日,赵军粮绝,士卒自相杀食,赵括率兵出战,被射死,赵兵四十多万人全部被俘降。白起认为赵兵容易反覆,如果不杀,会作乱,于是将俘赵降兵四十多万坑杀活埋。赵国从此实力削弱。后以此典形容战败失利。此典又作“秦坑”、“赵坑”、“长平失势”、“降卒秦坑”、“坑赵”。

【出典】:

史记》卷43《赵世家》1825、1826页:“韩氏上党守冯亭使者至,曰:‘韩不能守上党,入之于秦。其吏民皆安为赵,不欲为秦。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入之赵,财王所以赐吏民。’王大喜,召平阳君豹告之曰:‘冯亭入城市邑十七,受之何如?’对曰:‘圣人甚祸无故之利。’”“赵豹出,王召平原君与赵禹而告之。对曰:‘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岁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王曰‘善。’”“赵遂发兵取上党。廉颇将军军长平。”“廉颇免而赵括代将。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余万皆坑之。王悔不听赵豹之计,故有长平之祸焉。”又《史记》卷73《白起列传》2333、2335页:“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上将军。”“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而秦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院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

【例句】:

唐·杜牧《东兵长句》:“上党争为天下脊,邯郸四十万秦坑。” 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纵未移周鼎,何辞免赵坑。” 宋·范成大《清息斋书事》之三:“长平失势见何晚,栗里息交归去来。” 清·顾炎武《将去关中别中尉》:“毒计哀坑赵,淫计虐用鄫。”


【典源】《史记·赵世家》:“七月,廉颇免而赵括代将。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余万皆阬之。王悔不听赵豹之计,故有长平之祸焉。”《史记·白起列传》:“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

【今译】 战国时秦攻赵,赵将廉颇坚壁高垒与秦对峙,坚守不出,赵王屡次责备。秦又派人到赵国行反间计,散布秦国只怕赵括为将,而不怕廉颇。赵王中计,使赵括代廉颇为将。赵括为将后,出战不利,被秦将武安君白起围困,赵军绝粮,士卒自相杀食,赵括无奈率兵出战,被射死,赵军大败,四十万人全部投降,白起认为赵卒容易反覆,如果不杀,会作乱。于是将赵降卒全部坑杀活埋。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战败失利。

【典形】 长平失势、阬赵、秦阬、降卒秦坑、赵坑、坑中鬼、赵卒坑、长平败。

【示例】

〔长平失势〕 宋·范成大《清息斋书事》之三:“长平失势见何晚,栗里息交归去来。”

〔阬赵〕 清·顾炎武《将去关中别中尉》:“毒计哀阬赵,淫计虐用鄫。”

〔秦阬〕 唐·杜牧《东兵长句》:“上党争为天下脊,邯郸四十万秦阬。”

〔降卒秦坑〕 明·陶凯《长平戈头歌》:“当年赵括轻秦人,降卒秦坑化为土。”

〔赵坑〕 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纵未移周鼎,何辞免赵坑。”


猜你喜欢

  • 髦头

    见“旄头”条。【词语髦头】   汉语大词典:髦头

  • 齐东

    源见“齐东野语”。指齐东野人。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绎史》:“长君乃又造为吴更封越百里之说,且言越入胥门,子胥头如车轮,目若二电,发射十里。其鄙浅怪妄,齐东所不道,而古今信之,何哉?”【词语齐东】 

  • 乘牛铁冠

    《宋史》卷二七八《雷德骧传》:附雷简夫传:“(曾孙)简夫,始起隐者,出入乘牛,冠铁冠,自号‘山长’。关中用兵,以口舌捭阖公卿。既仕,自奉稍骄侈,騶御服饰,顿忘其旧,里闾指笑之曰:‘牛及铁冠安在?’”“

  • 雨暮云朝

    源见“巫山云雨”。指男女欢会。宋柳永《西江月》词:“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不成雨暮与云朝,又是韶光过了。”

  • 镊鬓

    《古文苑》卷七晋.左思《白发赋》:“星星白发,生于鬓垂。虽非青蝇,秽我光仪。策名观国,以此解疵。将拔将镊,好爵是縻。”晋文士左思在《白发赋》中,描述有为了升迁就拔去白发,以美仪容。后遂用为咏镊鬓或用世

  • 八百里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王君夫有牛,名八百里駮,常莹其蹄角。王武子语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赌卿牛,以千万对之。”西晋.王恺有头牛名叫八百里駮,有一回王济同王恺比赛射箭,如果恺胜了,济给一

  • 谈炙輠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战国时齐人驺衍、驺奭、淳于髡都极善言谈辞令。据《史记》裴骃集解引刘向《

  •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中( ㄓㄨㄥˋ zhòng ):得当。 刑罚不得当,老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 表示治国当量刑适中,不能枉滥。语出《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邢昺疏:“刑罚枉滥,则民蹐地局天,动罹

  • 先容

    《文选.邹阳〈于狱中上书自明〉》:“蟠木根柢,轮囷离奇,而为万乘器者,何则?以左右先为之容也。”李善注:“容谓雕饰。”后因以“先容”谓事先为人介绍、推荐或关说。唐司马逸客《雅琴篇》:“自言幽隐乏先容,

  • 咫尺姿

    同“咫尺天颜”。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切愧寻常质,亲瞻咫尺姿。”【词语咫尺姿】   汉语大词典:咫尺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