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长康三绝

长康三绝

世说新语.文学》梁.刘孝标(峻)注引宋明帝《文章志》曰:“桓温云:‘顾长康(即顾恺之,晋代大画家)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平平耳。世云(其)有三绝:画绝,才绝,痴绝。’”

晋.桓温评论顾恺之有三点独特之处,即绘画,才学和痴呆。此处所谓“痴呆”,是才智之士在某一方面的疏略。后因用为名人故事之典。

宋.陆游《剑南诗稿》卷十八《浮生》诗:“不用嘲痴绝,儿曹尚可传。”


【典源】《晋书·文苑传·顾恺之传》: 顾恺之“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初,恺之在桓温府,常云:‘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故俗传恺之有三绝: 才绝、画绝、痴绝。”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五:“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多才艺,尤工丹青,传写形势,莫不妙绝。”《世说新语·巧艺》亦有所载。

【今译】 晋代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特别擅长作画,图写极妙,谢安很器重他,认为是前所未有的。顾恺之每画好人像,有时几年不画眼睛,别人问他,他答道:“人四体的美丑,本来无关于妙处,刻画人的神态,正在这里。”起初,顾恺之在桓温府中时,桓常说:“恺之身上痴呆与聪慧各占一半,合起来讲,正好相平。”因而人们传说恺之有三绝: 才绝、画绝、痴绝。

【释义】 后以此典指人书画神妙奇绝; 或指人有痴气。

【典形】 长康痴、长康三绝、痴号、痴虎头、痴绝、顾虎头、虎头痴、虎头三、虎头三绝、三绝、虎头灵妙笔、虎头风、前身虎头。

【示例】

〔长康痴〕 宋·苏辙《偶游大愚见余杭明雅照师》:“我兄次公狂,我复长康痴。”

〔长康三绝〕 清·张大受《送顾禄百外孙》:“长康三绝擅,东野一身穷。”

〔痴虎头〕 宋·苏轼《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之一:“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痴绝〕 宋·苏轼《次韵韶守狄大夫》之一:“才疏正类孔文举,痴绝还同顾长康。”

〔顾虎头〕 唐·杜甫《题玄武禅师屋壁》:“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州。”

〔虎头痴〕 宋·黄庭坚 《饮润父家》:“要似虎头痴,何须樗里瘿。”

〔虎头三〕 明·袁宏道《题曾太史退如憨斋》:“已甘中散七,未害虎头三。”〔虎头三绝〕 清·纳兰性德《病中过锡山》:“久爱虎头三绝誉,今来仍向画中看。”

〔三绝〕 唐·王维 《为画人谢赐表》:“徒以职官,不敢二事; 顾惟时论,有惭三绝。”


猜你喜欢

  • 耳鬓厮磨

    厮:互相。形容小儿女亲密相处的情景。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二回:“我的姐姐,咱们从小儿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当外人待,我也不敢怠慢了你。”主谓 鬓,耳旁毛发处。厮,互相。两人耳朵和鬓发相互摩擦。形容

  • 聊借一枝

    源见“鹪鹩一枝”。指暂且找个安身的地方。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券》:“况官舍不容寄迹,愧无尺地;将民房暂且安身,聊借一枝。”

  • 弃璧负婴

    参见:林回弃璧

  • 尽忠报国

    竭尽忠心,报效国家 颜之仪(523-591年),字子升,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词赋。北周宣帝宇文赞时任御正中大夫,犯颜直谏。隋代周后,出任集州刺史。北周

  • 青霄翼

    源见“青云自致”。高翔云霄的羽翼。比喻获取功名或高位的才能。宋陈亮《念奴娇.送戴少望参选》词:“瀛海无波,玉堂有路,稳着青霄翼。”【词语青霄翼】   汉语大词典:青霄翼

  • 卓女当垆

    源见“文君沽酒”。美称酒肆。明陈子龙《春游》诗之四:“已移卓女当垆后,便逐张郎走马归。”

  • 鹅帖

    同“鹅群帖”。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凡遇名流,即索新句,视其地之宽窄,以为字之大小,或作鹅帖行书,或作蝇头小楷。”【词语鹅帖】   汉语大词典:鹅帖

  • 唱刀镮

    源见“大刀头”。谓渴望顺利还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二五回:“记得昨宵踏歌处,有人连臂唱刀镮。”

  • 两楹之忧

    源见“夫子梦奠”。指贤人或贵人去世。《北史.薛辩传》:“裕曰:‘近梦,恐有两楹之忧。’”

  • 胡家清白

    《三国志.魏书.胡质传》:“子威嗣。六年,诏书褒述质清行,赐其家钱谷。”南朝.宋.裴松之注引《晋阳秋》:“威字伯虎。少有志尚,厉操清白……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