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陶侃运甓

陶侃运甓

晋书.陶侃传》:“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后以“陶侃运甓”指志士仁人刻苦自励。清李渔《蜃中楼.献寿》:“镇日价操戈演阵,待学那陶侃运甓扰闲身。”


【典源】 晋·裴启 《语林》:“陶太尉既作广州,优游无事,常朝自运甓(pi) 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之,陶曰:‘吾方致力中原,恐为尔优游,不复堪事。’”《晋书·陶侃传》:“ (陶) 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

【今译】 晋代陶侃 (字士行) 任广州刺史时,公务清闲。每天早晨,他把大砖一块一块地从屋内搬到屋外,傍晚又一块一块地搬回屋内。有人问他,陶侃说:“我要致力于恢复中原,而现在过于悠闲舒适,若不磨励自己,将来恐难当重任。”

【释义】 后以此典表示磨炼身心,励志功业。

【典形】 桓公甓、士行运甓、陶公运甓、陶侃甓、运百甓、运甓、运甓翁、运甓公、运甓累百、朝夕运甓、运甓勤。

【示例】

〔桓公甓〕 清·丘逢甲《寄怀许仙屏中丞》:“使君正运桓公甓,归客新乘少伯舟。”

〔士行运甓〕 宋·陈与义《入城》:“土行犹运甓,文公亦习步。”

〔陶公运甓〕 宋·陆游《蔬圃绝句》:“绕畦拾块真为乐,莫作陶公运甓看。”

〔陶侃甓〕 清·丘逢甲《送岑云阶移督滇黔》:“铃阁看移陶侃甓,戟门留读广平碑。”

〔运百甓〕 清·翁诰《题金亦陶运甓图》:“长沙励志向中原,朝暮州斋运百甓。”

〔运甓〕 唐·白居易《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眼为看书损,肱因运甓伤。”

〔运甓翁〕 宋·黄庭坚《寄南阳谢外舅》:“谁令运甓翁,见谓牧猪奴。”


猜你喜欢

  • 一毛不拔

    本为孟子指斥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用以形容吝啬自私。孟子说,杨朱采取为我的主张,尽管只须拔去一根毫毛就能使天下得利,他也不干。墨子主张兼爱,哪怕从摩秃头顶到走破脚跟,只要有利于天下,也乐意干。子莫就不

  • 诛茆

    同“诛茅”。闽徐夤《新葺茆堂》诗:“剪竹诛茆就水滨,静中还得保天真。”【词语诛茆】   汉语大词典:诛茆

  • 卓女当垆

    源见“文君沽酒”。美称酒肆。明陈子龙《春游》诗之四:“已移卓女当垆后,便逐张郎走马归。”

  • 穆王八骏

    《列子.周穆王》:“王大悦,不恤国事,不乐臣妾,肆意远游。命驾八骏之乘……遂宾于西王母,觞于瑶池之上。”《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踰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晋王嘉《拾遗记.

  • 祭诗

    唐 冯贽《云仙杂记》卷四载:唐贾岛常于每年除夕,取自己当年诗作,祭以酒脯而自勉。后因以“祭诗”为典,表示作者自祭其诗藉以自慰。宋戴敏《壬寅除夕》诗:“杜陵分岁了,贾岛祭诗忙。”【词语祭诗】   汉语大

  • 千里莼

    同“千里莼羹”。唐杜甫《赠别贺兰铦》诗:“我恋岷山芋,君思千里莼。”【词语千里莼】   汉语大词典:千里莼

  • 不茹柔

    源见“不吐不茹”。谓不欺弱小。唐白居易《和州刺史吴郡张公神道碑铭》:“吏部尚书陆象先为河东按察史,状公清白,奏授怀州、获嘉,以不茹柔得人心,以不吐刚得罪,繇是左迁鄂州司马。”【词语不茹柔】   汉语大

  • 西戎即叙

    西戎: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总称。即:就。 西戎各族皆就次叙。 意谓西方各族都安定顺从。语出《书.禹贡》:“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唐高祖《即位告天册文》:“传檄而定岷峨,拱手而平关陇,西戎

  • 蟪蛄

    源见“蟪蛄疑春秋”。比喻孤陋寡闻的俗士。唐杜牧《题魏文贞》诗:“蟪蛄宁与霜雪期,贤哲难教俗士知。”【词语蟪蛄】   汉语大词典:蟪蛄

  • 立于不败之地

    《孙子.形篇》:“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立:处。善于作战的人,能够一直处于不败的境地,并不失时机地打败敌人。后因以“立于不败之地”形容长胜不败。宋辛弃疾《论阻江为险须藉两淮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