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风流蕴藉

风流蕴藉

蕴藉:宽和又有蕴涵。旧时形容人风雅潇洒。王听(?-559年),字元景,北海剧(今山东寿光县东南)人。北齐时累迁东莱太守,因为人疏旷,得罪文宣帝高洋,被杀。其母清河崔氏,有学识,会教育子女,生九个儿子,都是举止风雅,温文潇洒,世人称为王氏九龙。

【出典】:

北齐书·王听传》卷31,417页:“昕母清河崔氏,学识有风训,生九子,并风流蕴藉,世号王氏九龙。”

【例句】:

宋·邓牧《伯牙琴·鉴湖修褉序》:“天运无情,忽其千年,晋人风流蕴藉,庸可复见!”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念秧》:“少年风流蕴藉,遂与吴大相爱悦。……吴益悦之。”


并列 风流,英俊而有才华。蕴藉,含蓄。形容人风雅潇洒,温文含蓄。清·汪琬《前明福建布政使司右参议范公墓碑》:“盖百余年来,吴士大夫以~称者,首推吴文定、王文恪两公。”△褒义。多用以描写人。也作“蕴藉风流”。


【词语风流蕴藉】  成语:风流蕴藉汉语词典:风流蕴藉

猜你喜欢

  • 石马出水文

    晋.干宝《搜神记》卷七:“初,汉元、成之世,先识之士有言曰:‘魏年有和,当有开石於西三千余里,系五马,文曰“大讨曹”。’及魏之初兴也,张掖之柳谷有开石焉。始见於建安,形成於黄初,文备於太和。周围七寻,

  • 斗边楂

    同“斗楂”。楂,同“槎”。唐罗隐《送支使萧中丞赴阙》诗:“从此常僚如有问,海边麋鹿斗边楂。”

  • 刖人哭

    源见“和氏之璧”。喻为怀才不遇而悲伤。金元好问《与张仲杰郎中论文》诗:“莫讶荆山前,时闻刖人哭。”

  • 攀尾柱

    源见“尾生抱柱”。指守信义。谢无量《己酉岁未尽七日自芜湖溯江还蜀》诗:“义皆攀尾柱,泣为下苏坑。”【词语攀尾柱】   汉语大词典:攀尾柱

  • 文母

    《诗.周颂.雝》:“既右烈考,亦右文母。”毛传:“文母,大姒也。”郑玄笺:“文德之母。”后以“文母”称颂后妃。《后汉书.邓骘传》:“伏惟和熹皇后圣善之德,为汉文母。”宋苏轼《上清储祥宫碑》:“允哲文母

  • 南面拥书城

    源见“坐拥百城”。形容藏书极丰。清归庄《苦家居作》诗之四:“安得良朋共披对,雄哉南面拥书城!”

  • 一池蛙

    同“一部鸣蛙”。宋黄庭坚《薄薄酒二章》诗之二:“传呼鼓吹拥部曲,何如春雨一池蛙。”

  • 老龟支床

    源见“支床龟”。喻身处困境,内心寂寞。宋谢翱《文房四友叹》诗:“泓尤沦弃敢自爱,老龟支床息犹在。”

  • 北道主人

    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邓晨传》载:更始北都洛阳,以晨为常山太守。会王郎反,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光武曰:“伟卿以一身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乃遣晨归郡。东汉光

  • 梦松

    源见“丁固梦松”。指将登三公高位的预兆。明何景明《送甥朝良读书黄梅山下》诗:“但知高凤曾飘麦,不论丁生解梦松。”【词语梦松】   汉语大词典:梦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