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髀肉复生

髀肉复生

又为“髀肉之叹”。由于生活安逸,大腿上赘肉复出。用来表示自叹生活安逸,思图有所作为。刘备(事迹见前“冢中枯骨”条)投奔荆州后,一连几年无争战,生活平平静静。一次他到刘表那儿,中间去厕所,看到大腿上长出许多赘肉,感慨不已,以致流泪。刘表见到很是奇怪,便问他为何哭泣。刘备回答说:“我过去常常身不离鞍,大腿上的赘肉都消失了。现在不骑马打仗了,大腿上的赘肉又长了出来。时光飞逝,如今老之将至,而功业未建,所以悲伤啊。”

【出典】: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卷32第876页:“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例句】: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34回:“玄德自知语失,遂起身如厕。因见己身髀肉复生,亦不觉潸然流涕。” 鲁迅《从胡须说到牙齿》:“我们平居无事时,从不想到自己的头、手、脚以至脚底心。待到慨然于‘头颅谁斫’、‘髀肉(又说下去了,尚希绅士淑女恕之)复生’的时候,是早已别有缘故的了。”


主谓 比喻长久处于安逸环境中虚度光阴,忧虑再不能有所作为。《三国志·蜀书·先主纪》注引《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冗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多用于无所作为方面。


【典源】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曰:“ (刘) 备住荆州数年,尝于 (刘) 表坐起至厕,见髀 (bi) 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今译】 刘备住在荆州刘表处数年,有一次在刘表家作客时去上厕所,见大腿内侧的肉又长出来了,不觉感慨流涕。回到坐位上,刘表觉得很奇怪,问他,刘备回答:“我以前常常身不离马鞍,大腿上的肉全消下去了。这几年不再骑马,大腿肉又生出来。日月如飞,人即将老,而功业尚未建立,因此悲伤。”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长久安逸,壮志销磨,无所作为。

【典形】 髀满、髀肉、髀肉生、抚髀、拊髀、两髀生肉、摩髀肉、生髀肉、消髀肉、髀生肉、髀肉渐生、髀肉消、髀里肉生、髀肉磨欲透、英雄髀肉生、悲髀肉。

【示例】

〔髀满〕 宋·陆游《七十一翁吟》:“吏部齿摇心怅望,将军髀满泪氿澜。

〔髀肉〕 宋·陆游《双流旅舍》:“每因髀肉叹身闲,聊欲勤劳鞍马闻。”

〔髀肉生〕 金·元好问《出邓州》:“本无奇骨负功名,取次谁教髀肉生。”

〔抚髀〕 宋·陈师道《登冥山》:“求田君勿问,抚髀吾何能。”

〔拊髀〕 宋·范成大《满江红》:“击揖誓,空惊俗; 休拊髀,都生肉。”

〔两髀生肉〕 清·黄景仁《贾礼耕用昌黎石鼓歌韵赠诗》:“一编落手等性命,两髀生肉徒摩挲。”

〔摩髀肉〕 清·黄遵宪《将应廷试感怀》:“二十余年付转车,自摩髀肉问如何。”

〔生髀肉〕 明·汤显祖《紫钗记》:“鞍安不教生髀肉,檄书端可愈头风。”

〔消髀肉〕 唐·罗隐《魏博罗令公附卷有回》:“马上固惭消髀肉,幄中犹羡愈头风。”


【词语髀肉复生】  成语:髀肉复生汉语词典:髀肉复生

猜你喜欢

  • 鲁国髽

    《左传.襄公四年》:“藏纥救鄫,侵邾,败于孤骀。国人逆丧者皆髽。鲁于是乎始髽。”晋.杜预注:“髽,麻发合结也。遭丧者多,故不能备凶服,髽而已。”髽,音zhuā。春秋时,邾国战胜鲁国,鲁人死伤甚多,国内

  • 胶鬲之困

    《孟子.告子下》:“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胶鬲,商周时人,纣时因遭世乱,曾隐遁为商。后因以“胶鬲之困”指士人不在位而处于困难之境。唐 元杰《浈阳果业寺开东岭洞谷铭序》:“元和丙申岁秋八月,余以胶鬲之困,

  • 壁中叟

    晋葛洪《神仙传.孙博》:“山间石壁,地上磐石,博入其中,渐见背及两耳,良久都没。又能吞刀剑十数枚,及壁中出入如孔穴也。”后遂以“壁中叟”称能穿墙越壁的神人。宋王安石《赠陈君景初》诗:“顾非避世翁,疑是

  • 画眉京兆

    源见“张敞画眉”。本指汉张敞。敞曾为京兆尹,又以为妻画眉闻名,故称。后多借指夫婿。宋张孝祥《丑奴儿》词之六:“画眉京兆风流甚,应赋《蛜蝛》。杨柳依依,何日文箫共驾归?”【词语画眉京兆】  成语:画眉京

  • 梁竦庙食

    《后汉书.梁统列传》附《梁竦传》:“尝登高远望,叹息言曰:‘大丈夫居世,生当封侯,死当庙食。如其不然,闲居可以养志,《诗》、《书》足以自娱,州郡之职,徒劳人耳。’”后汉梁竦字叔敬,安定乌氏人,少习《孟

  • 犁扫

    同“犁庭扫穴”。《明史.广西土司传三》:“成化间,副使涂棐设计犁扫,渐就编差。”【词语犁扫】   汉语大词典:犁扫

  • 朱陈好

    同“朱陈之好”。明姚夔《送卧雪处士南归》诗:“葭莩不弃朱 陈好,松柏能坚管 鲍知。”

  • 伯鸾鬻舂

    同“伯鸾舂”。明高启《鸿山书舍图为黄君伯渊赋》诗:“伯鸾鬻舂地,井臼有遗迹。”

  • 饮泉清节

    源见“酌贪泉”。指廉正清白的节操。明刘基《分赃台》诗:“突兀高台累土成,人言暴客此分赢。饮泉清节今寥落,可但梁山独擅名。”并列 据《晋书·良吏传·吴隐之》载:“隆安中,吴为广州刺史,经石门。该地有水名

  • 德耀

    同“德曜”。明王玉峰《焚香记.逼嫁》:“奴家虽非德耀之门,颇免秋胡之诮。”【词语德耀】   汉语大词典:德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