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鱼目混珠

鱼目混珠

《参同契》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后因以“鱼目混珠”比喻以假乱真。《玉娇梨》十二回:“唯门生以鱼目混珠,有辱宗师藻鉴。”


主谓 鱼眼睛混杂在珍珠里。比喻以假充真。语本《参同契》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浩然《艳阳天》2卷18章:“咱们得弄清楚是非,不能~。”△贬义。用以形容耍手段进行蒙混、欺骗。→鱼目似珠 以假乱真 冒名顶替 滥竽充数 炫玉贾石 挂牵头卖狗肉 ↔货真价实 真才实学。也作“鱼目混珍”、“鱼目间珠”。


【典源】 《文选·卢谌 〈赠刘琨〉》:“夜光报于鱼目。”唐·李善注引 《雒书》 曰:“秦失金镜,鱼目入珠。”郑玄曰:“鱼目乱真珠。”《文选·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惟此鱼目,唐突玙璠。”注引《韩诗外传》曰:“白骨类象,鱼目似珠。”

【今译】 鱼眼睛与珍珠有些相似,把鱼眼睛混入珍珠充数,真假难辨。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以假充真,真伪混杂。

【典形】 鱼目、鱼目混夜光、鱼目混珍、鱼目俪玙璠、鱼目笑明月、鱼目珠、鱼目相哂、夜光同鱼目。

【示例】

〔鱼目〕 唐·王勃《上武侍极启》:“鱼目滥持,自拟灵蛇之色。”

〔鱼目混夜光〕 清·黄鷟来《赠陈省斋》:“鱼目混夜光,流俗难与伍。”

〔鱼目混珍〕 唐·李白《鸣皋歌送岑徵君》:“蝘蜒嘲龙,鱼目混珍。嫫母衣锦,西施负薪。”

〔鱼目俪玙璠〕 唐·刘禹锡《元和癸己岁仲秋》:“鸢飞入鹰隼,鱼目俪玙璠。”

〔鱼目 笑明月〕 晋· 张景阳 《杂诗》:“瓴甋夸玙璠,鱼目笑明月。”

〔鱼目珠〕 明·袁宏道《感兴》 之三:“家家飨五城,谁辨鱼目珠。”


【词语鱼目混珠】  成语:鱼目混珠汉语词典:鱼目混珠

猜你喜欢

  • 屯毛不辨

    《汉书.沟洫志》:“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唐颜师古注:“而隋时分析州县,误以为毛氏河,乃置毛州,失之甚矣。”后因以“屯毛不辨”喻不能分辨相近或相似的事物。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明人说部》:“王锜

  • 张融岸上船

    同“张融船”。清唐孙华《息庐诗》之四:“莫嫌室小常妨帽,也胜张融岸上船。”

  • 海内横流

    源见“沧海横流”。比喻时世动乱不安。宋陆游《往事》诗:“海内横流日,吾犹及建炎。”

  • 戴帽饧

    《隋书.梁彦光传》载:梁彦光先“以静镇之”,治岐州,有政绩,再依旧法治邺都不能理化,被罢官。后又“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

  • 仇香印

    《后汉书.循吏传.仇览传》:“年四十,县召补吏,选为蒲亭长。劝人生业,为制科令,至于果菜为限,鸡豕有数,农事既毕,乃令子弟群居,还就黉学。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以田桑,严设科罚。躬助丧事,赈恤穷寡。期年称

  • 老莱嘉耦

    汉.刘向《列女传.楚老莱妻》:“莱子逃世耕于蒙山之阳,葭墙蓬室,木床蓍席,衣缊食菽,垦山播种……楚王驾至老莱之门。老莱方织畚。王曰:‘寡人愚陋,独守宗庙,愿先生幸临之。’……老莱子曰:‘诺。’……妻曰

  • 万卷邺侯家

    源见“邺侯书”。借指藏书极多的人家。明何景明《蓉溪书屋》诗:“一经韦相业,万卷邺侯家。”

  • 喜气照人黄

    源见“眉间黄色”。形容人遇喜事面露喜色。宋陈与义《余识景纯家弟出其诗见示》诗:“阿奴喜气照人黄,传得新诗细作行。”

  • 袁宏泊渚

    源见“咏史船”。指袁宏泊渚夜吟,受谢尚赏识事。唐李瀚《蒙求》:“郭文游山,袁宏泊渚。”

  • 婷婷玉立

    见“亭亭玉立”。黎静《彭大将军》:“湖上渔舟荡桨,天鹅浮游,湖边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