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战国策.燕策二》:“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 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后以“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明史.占城传》:“王能保境息民,则福可长享;如必驱兵苦战,胜负不可知,而鹬蚌相持,渔人得利,他日悔之,不亦晚乎!”


其他 鹬,一种细长嘴的水鸟。鹬和蚌互相争持,老渔翁正好把它们一起捉了,得到利益。语本《战国策·燕策》:“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喻世明言》卷10:这正叫做“~”。若是倪善继存心忠厚,兄弟和睦,肯将家私平等分析,这千两黄金,弟兄大家该五百两,怎到得滕大尹之手?”△贬义。用于比喻双方争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坐收渔利 羊顶角,狼得食。也作“鹬蚌相持,渔人获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省作“鹬蚌相持”、“鹬蚌相斗”、“鹬蚌相危”、“鹬蚌相争”、“蚌鹬争衡”、“渔人得利”、“渔人之利”、“渔翁得利”、“渔翁之利”。


【词语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成语:鹬蚌相持,渔人得利汉语词典: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猜你喜欢

  • 褰裳

    《竹书纪年》卷上:“〔十四年卿云见,命禹代虞事〕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精华已竭,褰裳去之。’于是八风循通,庆云丛聚……舜乃设坛于河,依尧故事。”此记上古尧、舜相继禅让帝位之事,后因以“褰

  • 寒具触

    源见“桓玄寒具油”。指弄脏珍贵的字画。清唐孙华《题王麓台杜陵诗意画册》诗:“萧疏宛觉商飙生,珍惜休教寒具触。”

  • 灵妃

    源见“洛神”。指宓妃。晋郭璞《游仙诗》之二:“灵妃顾我笑,粲然启玉齿。”【词语灵妃】   汉语大词典:灵妃

  • 驷马回

    源见“题桥柱”。谓立志取得功名富贵。唐许浑《将赴京师留题孙处士山居》诗之一:“应学相如志,终须驷马回。”

  • 我武惟扬

    惟:助词。 我们的威武要发扬。 多用作称颂武功之辞。语出《书.泰誓中》:“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取彼凶残。”宋.徐铉《大宋凤翔府新建上清太平宫碑铭》:“运钟二圣,庆洽重光,诞敷一德,奄有八方,时文载

  • 孤凤

    《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得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楚狂士接舆曾用凤歌讽谕孔子不要热衷于从政。

  • 下泽辕

    同“下泽车”。宋韩维《次韵和君实寄景仁》:“每诵少游语,顾惭下泽辕。”

  • 敢死

    勇敢不怕死。指勇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后汉书.光武帝纪》:“光武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李贤注:“敢死,谓果敢而死者。”【词语敢死】   汉语大词典:敢

  • 颜范

    《文选》卷二十五南朝宋.谢灵运《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唐.李善注:“沈约《宋书》曰:“元嘉三年,徐羡之等诛,征颜延之为中书侍郎。范中书,善谓范泰也。’”南朝宋颜延之历任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金紫光禄大

  • 云鸡

    源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随仙道飞升之鸡。南朝 梁江淹《悼室人》诗之七:“庭鹤哀以立,云鸡肃且寒。”胡之骥注:“《论衡》曰:淮南王得道,犬吠天上,鸡鸣云中。”【词语云鸡】   汉语大词典:云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