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万年寺

万年寺

①唐建。在今浙江天台县西北六十里。《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日记》:崇祯五年(1632)四月十八日,“五峰围拱中得万年寺,去护国三十里矣。万年为天台西境,正与天封相对,石梁当其中,寺中古杉甚多”。

②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四十里峨眉山观音岭下。创建于东晋隆安年间,名普贤寺。唐乾符三年(876)重建,改名白水寺。宋名白水普贤寺。明名圣寿万年寺。为峨眉山最著名的古寺。南宋范成大《吴船录》卷上:白水普贤寺“谒普贤大士铜像,国初敕成都所铸,有太宗、真宗、仁宗三朝所赐御书百余卷”。1946年大火,仅存明建无梁殿(砖殿,普贤殿)。1950年后重建万年寺,规模宏伟。无梁殿建筑奇特,穹窿结构,门楣及穹窿顶饰以彩绘图案,壁龛周围有一千铜铸佛像,下龛三层铁铸罗汉五百尊,正中有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铸造普贤铜铁佛坐像(包括坐骑大象、莲台),重62吨。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称圣寿万年寺。在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眉山狮子岭下。为峨眉山主要寺庙之一。创建于东晋隆安年间,名普贤寺。唐乾符三年(876年)重建,改名白水寺。宋时又名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中敕改圣寿万年寺。原殿宇七重,规模宏大,后几度兴废。1946年大火,除明代砖殿外几乎毁坏殆尽。现有殿宇两重,系1953年重建。砖殿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外部通高16米,每边长15.7米的穹窿顶方形无梁殿。殿内有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铸造普贤菩萨骑六牙白象铜铸像一尊,通高7.3米(白象及佛身高约各半),重62吨。殿内四壁下部有小龛24个,各供铁铸佛像一尊;上部横龛6个,列置小铜佛像307尊,铸工细致。万年寺铜铁佛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围山溪及殿前水池产琴蛙,为峨眉山特有。每当夏夜,蛙声四起,鸣声若琴,悦耳动听。

万 年 寺


猜你喜欢

  • 莱芜谷

    即狼虎谷。在今山东莱芜市西南三十里。即“狼虎谷”。

  • 辽西县

    ①隋大业八年(612)置,为辽西郡治。治所在今辽宁义县东南王民屯。唐武德元年(618)改为燕州治。六年(623)寄治幽州城(今北京城西南)。开元二十五年(737),移治幽州北桃谷山(今北京市顺义县西北

  • 高梁城

    ①春秋晋地,在今山西临汾市东北。《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前636),晋公子重耳 “使杀怀公于高梁”。《水经·汾水注》: 潏水 “乱流西北径高梁城北”。又引 《竹书纪年》: 晋出公十三年 (前462

  • 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

    在今江苏南京市长江路292号大院。原为清两江总督衙门旧址。1853—1864年扩建为太平天国天王府。现存主要建筑有大殿、大殿前东西朝房、大殿后穿堂及暖阁、大殿后东侧内厅三进以及西花园等。1982年定为

  • 永北县

    1913年改永北厅置,后属云南腾越道。治所即今云南永胜县。取元永宁、北胜二土州各一字为名。1929年直属云南省。1934年改永胜县。旧县名。1913年由永北直隶厅改置,治今云南省永胜县驻地永北镇。19

  • 即北屈。春秋晋邑,在今山西吉县东北二十一里。《左传》: 庄公二十八年 (前666),晋外嬖梁五与东关嬖五言于献公曰: “蒲与二屈,君之疆也。” 指此。同书僖公二年载: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

  • 窦太后陵

    汉文帝窦姬的陵墓。在今陕西西安市西毛西乡任家坡村西南。窦氏是汉文帝刘恒之后、景帝刘启之母。

  • 熙春城

    一名哈喇布拉克。俗称城盘子。为伊犁九城之一。在今新疆伊宁市北十里。清乾隆四十五年 (1780) 建于伊犁河北岸哈拉布拉克。驻绿营屯镇都司。同治十年 (1871) 沙皇俄国侵入伊犁后被毁。伊犁九城之一。

  • 华阳洞

    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南茅山之大茅峰下。宋《景定建康志》卷17:华阳洞,“《真诰》曰:金陵句容之句曲洞为第八洞天,又曰句曲地肺,土良水清,谓之华阳洞天,可以度世,种民是处,五灾不生”。

  • 昌衍乡

    又作昌平乡。春秋鲁地,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五十里尼山之西。《左传》: 僖公二十九年 (前631),“介葛卢来朝,舍于昌衍之上,公在会,馈之刍米”。注: “昌衍,鲁县东南有昌平城。” 《史记·孔子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