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承县
1929年改万承州置,属广西省。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东北龙门镇。1951年撤销,并入大新县。
旧县名。1929年改万承土州置,治龙门街(今广西大新县龙门乡)。1952年4月,与养利县合并,改设万利县。同年9月与雷平县合并,改设大新县。治今大新县桃城镇。
1929年改万承州置,属广西省。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东北龙门镇。1951年撤销,并入大新县。
旧县名。1929年改万承土州置,治龙门街(今广西大新县龙门乡)。1952年4月,与养利县合并,改设万利县。同年9月与雷平县合并,改设大新县。治今大新县桃城镇。
北齐天保十年 (559) 建。在今河南开封市内。北宋开宝三年 (970) 改名开宝寺。后建灵感塔于寺中,为当时著名的琉璃塔建筑。北宋末,塔、寺皆毁于金兵。北齐天保十年(559年)建,在今河南省开封市内
①在今江西大余县北。《方舆纪要》 卷88南安府大庾县: 金莲山 “在府北三里。诸峰连接,状若莲花。迎候馆在其下。左有铁冈,冈上有候使台,讹为猴狮台”。②在今云南澄江县东五里。《方舆纪要》 卷115澂江
在今山东鱼台县西。《左传》: 僖公三十一年(前629),“使臧文仲往,宿于重馆”。杜注: “高平方与县西北有重乡城。” 《汉书·王子侯表》 有重乡侯少柏。《水经·济水注》: “菏水东径重乡城南。《左传
①俗名新河。旧名烈塘河。在今江苏武进县西北。南枕运河,北流四十三里入江。《宋史·河渠志七》: 南宋淳熙九年 (1182),知常州章冲奏:“其西曰灶子港、 孟渎、 秦伯渎、 烈塘, ……皆古人开导以为溉
南朝梁天监六年 (507) 置,为霍州治。治所在岳安县 (今安徽霍山县)。隋开皇初废。南朝梁置,治岳安县(今安徽霍山县)。辖境约当今安徽省霍山县。属霍州。隋开皇初废。
在今广东三水市西南。《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三水县 “白塔冈” 条: 昆都山 “即三水镇也,宋置斥堠于此。广州参谋刘领擒海盐盗綦毋谨和尚于三水镇,是也”。
唐方镇名。兴元元年 (784) 置,治所在同州(今陕西大荔县),由同州刺史领之。乾宁二年(895) 改为匡国军。唐方镇名。兴元元年(784年)置,治同州(今陕西大荔县)。领同、晋、慈、隰四州。同年罢。
元置,即今江苏吴江市东南、江南运河东岸之八圻。元置,即今江苏省吴江市南、江南运河东岸八坼。古为平江路(治今苏州市)和嘉兴路(治今浙江省嘉兴市)间交通要驿。
即今河南禹州市西南五十里神垕镇。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3: 咸丰七年 (1857) 四月,土匪李汰春等 “由叶县、舞阳至禹州神垕镇,架人勒赎”。在河南省禹州市西南部。面积49.2平方千米。人口3.
又作章拉则、拉则宗、纳孜、拉孜。治所即今西藏拉孜县东北拉孜。“拉孜”,藏语意为神山顶。1960年与彭错林宗合并设拉孜县。1965年迁驻曲下。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拉孜县拉孜镇。19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