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三湘

三湘

①一说湘水发源与漓水合流后称漓湘,中游与潇水合流后称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后称蒸湘,总称“三湘”。一说湖南湘乡为下湘,湘潭为中湘,湘阴为上湘,合称“三湘”。近代一般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②即三湘浦。又名湘浦。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城陵矶,洞庭湖水入长江处。《梁书·侯景传》:天监中,释宝志曰“起自汝阴死三湘”,即指侯景。《方舆纪要》卷77华容县:湘浦,“后侯景起于汝水之南,而败于三湘之浦,故亦名侯景浦”。


湘江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东海洋山,与漓水合流,称为漓湘;东北流,至湖南省永州市西合潇水,称为潇湘;又东北流,至衡阳市北合蒸水,称为蒸湘:总称“三湘”。一说湘江入洞庭湖合沅水称为沅湘,与潇湘、蒸湘总为三湘。《太平寰宇记》全州清湘县则以湘源(今广西全州县西)、湘潭(今湖南衡山县东北)、湘乡(今属湖南)为“三湘”。唐杜甫《送魏二十四司直充岭南掌选崔郎中判官兼寄韦韶州》诗:“选曹分五岭,使者历三湘。”王维《汉江临眺》诗:“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其“三湘”当指整个湘水流域。近代一般用作湘东、湘西、湘南三地区的总称,泛指湖南全省。


猜你喜欢

  • 新芎岛

    即今广东徐闻县东北新寮岛。《清一统志·雷州府》 “北门港” 条内: “锦囊所城港外有新芎岛。”

  • 九曲军

    唐置,在今青海贵南县一带。

  • 权於摩国

    即乌秅国。北魏时西域国。都城在乌秅城(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东南)。《魏书·西域传》:权於摩国“故乌秅国也。其王居乌秅城”。

  • 蛮出温站

    元置,在今朝鲜咸镜北道会宁云头城。元 《析津志》 天下站名: “南京百一十 (里) 蛮出海(海即温之误)。” 后废。

  • 皂洼勒

    即今新疆墨玉县西南扎瓦乡。《清一统志·和阗》:皂洼勒台“又名哈喇哈什台,和阗底台西七十里”。

  • 白沙井

    在今湖南长沙市城南白沙街附近。为江南名泉。《清一统志·长沙府》:白沙井“在善化县东南二里。广仅尺许,最甘冽,汲之不竭”。

  • 西藏

    在我国西南部。北面与新疆、青海接壤,东面与四川、云南接壤。西面及南面分别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等国家为邻。面积120万平方公里。古为羌、戎地,唐、宋为吐蕃地,元代为宣政院管辖的乌思

  • 天坑

    在今湖北远安县东。《方舆纪要》卷78远安县:天坑“在县东十里。周围山耸,中阔十里,虽霖雨横流,须臾自消,如天造地设”。

  • 汪家墩市

    在今江西都昌县北二十里汪墩乡。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4:都昌县北有汪家墩。

  • 树岛

    即今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东部之赵述岛。1935年命名为树岛。1947年改名赵述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