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上东门

上东门

①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洛阳城东面北头第一门。汉曰上东门,魏、晋改为建春门。《后汉书·郅恽列传》:恽为上东城门侯,“帝尝出猎,车驾夜还,恽距关不开”。即此。

②汉魏洛阳城内宫城东门。《资治通鉴》:西晋永宁二年(302),齐王冏与长沙王乂相攻于洛阳城内,晋惠帝幸上东门,“矢集御前,群臣死者相枕”。即此。

③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洛阳城东面北头第一门。隋曰上春门,唐改为上东门。《资治通鉴》:唐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遣田承嗣犯东都,封常清与之“战上东门内,又败”。即此。


(1)东汉洛阳城东门。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汉魏洛阳故城。三国魏改名建春门。晋阮籍诗《步王上东门》,即此。(2)隋唐洛阳郭城东门。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武周长寿中建。(3)集镇名。在山东省蒙阴县北部。属野店镇。人口 1640。据《包氏族谱》记载,东晋大兴四年(321年)包姓自山西潞安府举家六口迁此落户,因村东小河是东周时齐鲁界河。此处是故鲁国的东门户,故得村名曰东门。清初下东门建村后改称今名。有果园、丰产林。有砖场、农副产品加工坊和面食业。有乡道接坦常公路。


猜你喜欢

  • 也孙斡论

    指今青海达日县西北、玛沁县西南之黄河。《元史·地理志》 河源附录:黄河“又一二日,岐为八九股,名也孙斡论,译言九渡,通广五七里,可度马”。

  • 岐岭

    在今湖北罗田县东北。《方舆纪要》卷76罗田县:岐岭在“县东百三十里。《志》云,岐岭连接多云,实为天险,其上有四关。北越光、汝,南出蕲、黄,东走淮西,此为径道”。

  • 遒阑河

    一名沙河。在今河北涞水县西十里,为北易水支流。《方舆纪要》 卷12涞水县: 遒阑河“发源乐平山,东流至定兴县界,合于拒马河。《志》云:旁有长堤,堤自北山引而南,以防涨溢之患”。

  • 平度州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以胶水县改置,属莱州府。治所即今山东平度市。1913年改平度县。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改胶水县置,治今山东省平度市。属莱州府,清仍旧。1913年降为县。

  • 枞阳县

    ①西汉置,属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枞阳县。一说在县东下枞阳。《汉书·武帝纪》: 元封五年 (前106) 南巡,“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东汉省。西晋曾复置。

  • 淮南西路

    简称淮西路。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976)分淮南路西部置,至道三年 (997) 复与淮南东路合为淮南路,熙宁五年 (1072) 又分淮南路西部置,治所在寿州 (今安徽凤台县)。辖境相当今安徽凤阳、和县以

  • 五水关河

    在今河南商城县西南。《方舆纪要》卷50商城县:五水关河在“县西南十里。其源为考溪十八道,河出铜井山,旋转迂回,西南流为五水,入光山县界,合泊陂河而入淮”。

  • 小韩寨

    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33阳谷县:小韩寨“元知院官韩志所修筑。亦曰小韩寨,城遗址犹存”。

  • 九顶山城

    南宋末建,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凌云山。《元史·忙古带传》:至元十二年(1275),“从汪田哥攻九顶山,破之,杀都统一人,嘉定降”。即此。

  • 蛟湖镇

    在今浙江三门县东南高湖村。明属临海县,置巡司于此。清置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