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思州
唐置羁縻州,属邕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广西上思县东南隔江,峙武岭之南。北宋属邕州左江道。元属思明路。明洪武初废。二十一年(1388)复置,属思明府。明郭子章《郡县释名》广西卷:上思州“以上思江名也”。弘治十八年(1505)改属南宁府,迁治今上思县。清光绪十八年(1892)改为上思直隶厅。
唐羁縻州,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东南。属邕州羁縻。辖境相当今上思县地。元属思明路。明属南宁府,弘治十六年(1503年)迁治今上思县。清属太平府,光绪十八年(1892年)改上思厅。
唐置羁縻州,属邕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广西上思县东南隔江,峙武岭之南。北宋属邕州左江道。元属思明路。明洪武初废。二十一年(1388)复置,属思明府。明郭子章《郡县释名》广西卷:上思州“以上思江名也”。弘治十八年(1505)改属南宁府,迁治今上思县。清光绪十八年(1892)改为上思直隶厅。
唐羁縻州,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思县东南。属邕州羁縻。辖境相当今上思县地。元属思明路。明属南宁府,弘治十六年(1503年)迁治今上思县。清属太平府,光绪十八年(1892年)改上思厅。
又名大拉子、大砬子。在今吉林龙井市东南智新镇。清设分防经历于此。《清史稿· 地理志》 和龙县: “光绪十一年,吉韩通商,和龙峪与光霁峪西步江互市。二十八年,置分防经历,属延吉。”
西汉置,属辽西郡。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市西。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辽宁省朝阳市西。属辽西郡。东汉废。
即浮膺山。在今福建霞浦县西南。
1930年改思县置,属贵州省。治所即今贵州岑巩县。据《清一统志·思州府》:岑巩山“在府城西二十里。峰峦层叠,连亘百里”。县因岑巩山为名。按:岑巩,侗语意为大山。在贵州省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
又名李陵驿、威虏驿。明初置,属开平卫。即今内蒙古正蓝旗南黑城子。后废。
①北周改敦煌县置,为敦煌郡治。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元和志》 卷40敦煌县: 鸣沙县“以界有鸣沙山,因以为名”。隋大业二年 (606) 复为敦煌县。②隋开皇十九年 (599) 置,为环州治。治所即今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升信州置,治所在上饶县 (今江西上饶市西北天津桥)。领上饶、玉山、弋阳、贵溪、永丰五县,辖境相当今江西贵溪以东,怀玉山以南地区。至正二十年 (1360) 朱元璋改为广信府。
清置,属兴平县。即今陕西兴平市西南四十里桑镇。
①西汉高帝六年 (前201) 置,属蜀郡。治所在今四川芦山县。一说在今名山县北。以青衣羌国为名。天汉四年 (前97) 为西部都尉治。《史记·彭越列传》: 高帝十年 (前197),越被人告谋反,“上赦以
在今山西盂县西北六十里乌耳庄附近。《方舆纪要》卷40太原府阳曲县:“乌城驿亦在府北,唐所置也,为晋阳代州往来之道。”唐置,在今山西省盂县西北西烟镇。为唐代太原府与代州间交通驿站,《资治通鉴》:唐乾符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