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南坑镇
在今江西萍乡市东南三十里南溪水东滨。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5:萍乡县东南有下南坑。
在今江西萍乡市东南三十里南溪水东滨。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5:萍乡县东南有下南坑。
①简称司隶。西汉征和四年(前89)置,掌京畿七郡捕督奸猾,察举百官以下犯法者。无固定治所。辖境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北,陇县、彬县、黄陵、洛川、宜川以南,山西永和、汾西以南,霍州、沁水、阳城以西和河南安阳、
即今河北高碑店市东南四十里辛立庄镇。清《畿辅舆地全图》新城县:新立集在县东。同治《畿辅通志》卷47新城县图:东北有辛立庄。
亦名三新妇山。在今安徽祁门东北。《舆地纪胜》卷20徽州:三新妇山“在祁门东北二十里。每春雨初晴, 若彩服艳妆焉”。《方舆纪要》卷28祁门县:石新妇山“高四十一仞, 周二十五里,北接黟县武亭山。上有三石
明正统十四年 (1449) 命都御史提督军务、总督粮储,兼巡抚顺天、永平二府,紫荆、倒马二关,但尚未专设。成化二年 (1466) 始正式设置,寻兼抚河间、真定、保定凡五府,七年 (1471)又兼理顺德
西汉武帝时建,为阴山南北通道,由五原郡通往塞北匈奴交通路线之一。以起点稒阳县而名。《汉书· 地理志》 五原郡稒阳县: “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又西北得支就城,又西北得头曼城,又西北得虖河城,又西得宿虏城
即今广东丰顺县东北隍镇。 清乾隆 《潮州府志》 卷14丰顺县: 隍市在 “县东九十里隍社”。嘉庆二十四年
一作铁坚古、迭怯里古。在今蒙古国阿尔泰山与杭爱山之间扎布河流域。《元史·囊加歹传》:“武宗在潜邸,囊加歹尝从北征,与海都战于帖坚古。”
清末置,属黑龙江副都统。在今黑龙江省塔河县东北依西肯乡。民国 《黑龙江志稿》 卷33: 黑河所属卡伦“依西肯,距倭西门九十里,多平原可垦之地”。后废。
即今江西吉水县东南丁江乡。清同治《吉水县志》卷4:丁江市“在县东四十里”。
亦作浈阳峡。在今广东英德市南十五里。《舆地纪胜》 卷95英德府: 真阳峡 “在真阳东南百十五里。昔有樵者见飞仙于此。……元祐间,郡守廖君玉咏峡山。其警句云: ‘清水耳目中流水,壮客精神两岸山。’ 东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