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下江

下江

①古称长江自南郡(今湖北西部)以下为下江。 《后汉书·刘玄传》:王莽地皇三年(22),绿林义军“王常、成丹西入南郡,号下江兵”。

②长江上游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各省人民泛称长江下游的江苏、安徽、浙江等省为下江。

③江苏旧时的别称。因江苏地处安徽的长江下游,故称安徽为上江,江苏为下江。

④水名。即太湖尾闾之一娄江。《史记·夏本纪》 张守节《正义》释“三江”云:“一江东北下三百余里入海,名曰下江,亦曰娄江。”即今苏州娄门外之娄江及其下游浏河。


(1)古地区名。汉时指长江自南郡(今湖北西部)以下为下江。西汉末绿林军一支西入南郡,称“下江兵”。(2)今云南、贵州、四川等长江上游之人泛称长江下游安徽、江苏、浙江等省为下江。(3)江苏省的别称。旧以江苏居安徽之长江下游,故称安徽为上江,江苏为下江。(4)古水名。太湖尾闾之一娄江(今浏河)的别称。(5)村名。在西藏自治区曲松县北部。曲松县和曲松镇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00。下江,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意为“北府邸”。曾译夏江、厦江、虾江。曾为夏江谿。海拔 3950 米。产青稞、小麦、油菜籽等。畜产有藏系绵羊、山羊、牦牛等。经泽八公路转拉泽公路,可抵达拉萨。


猜你喜欢

  • 孟隆路

    元泰定三年 (1326) 于孟隆甸置孟隆路军民府,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云南景洪市南九十八里大勐龙。辖境约当今云南景洪市南部大勐龙周围地区。明洪武十五年 (1382) 改府,后废入车里军民府。元泰定三年

  • 麻江县

    1930年改麻哈县置,属贵州省。治所即今贵州麻江县。在贵州省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1221平方千米。人口20.8万。辖4镇、5乡(含3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杏山镇。清水江支流麻哈江流贯县境

  • 百牢关

    ①在今四川奉节县东。杜甫《夔州歌》中有“白帝高为三峡镇,夔州险过百牢关”句,后人因以为夔州有百牢关。《方舆胜览》卷57夔州:百牢关,“辛毗曰:夔州百牢关,兵马不可越”。《方舆纪要》卷69夔州府奉节县:

  • 居住山

    在今湖南泸溪县西八十里。《方舆纪要》卷81卢溪县 “连竭提山” 条下: 居住山 “有石室,苗僚所居”。

  • 任城郡

    ①北魏神龟元年(518)分高平郡置,治所在任城县(今山东济宁市南)。辖今山东济宁、嘉祥、巨野等市县地。北齐天保七年(556)改高平郡。②北齐改鲁郡置,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市东北二里古城村)。辖境包括

  • 琉璃河商周遗址

    在今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乡东北董家林、黄土坡一带。1962—1974年在董家林附近发现商周时代的古城址和居住址及墓葬区,出土众多的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及陶器、玉石器、漆器、货贝等,青铜器上有 “匽侯”

  • 望州

    唐贞观二十三年 (649) 置,治所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六十六里广通镇。辖境约当今云南禄丰县西部地。天宝后废。唐贞观末置羁縻州,治今云南省禄丰县西。属姚州羁縻。后废。

  • 平蛮郡

    东晋改平夷郡置,属宁州。治所在平蛮县(今贵州毕节市境)。南朝梁末废。东晋以平夷郡改名,治平蛮县(今贵州毕节市境)。南朝梁末废。辖境相当今贵州省毕节、黔西等市县及云南省镇雄县一部分。

  • 剑门县

    唐圣历二年 (699) 置,属始州。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六十里剑门镇。《元和志》 卷33剑门县: “因剑门山为名。” 《寰宇记》 卷84剑门县:“诸葛武侯相蜀,于此立剑门,以大剑山至此有隘束之路,故

  • 涪陵水

    即涪水。今四川、贵州两省境之乌江。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 巴志》: “枳县郡东四百里,治涪陵水会。” 《水经· 江水注》: “水乃延江之枝津,分水北注,径涪陵入江,故亦云涪陵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