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兰国
战国至汉初古国。在今贵州都匀、福泉、黄平、贵定等市县一带。战国楚顷襄王遣庄蹻入滇,攻克其地。西汉元鼎六年(前111)伐南越,发南夷兵,《史记·西南夷列传》 载:“且兰君恐远行,旁国虏其老弱,乃与其众反,杀(汉)使者及犍为太守。”汉以击南越之军还诛且兰君,平西南夷为牂柯郡, 于且兰地置故且兰县。
在今贵州省东部以黄平为中心的沅水上游水、清水江流域。战国楚顷襄王遣庄蹻入滇,攻克其地。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伐南越,发南夷兵,诛隔滇道者且兰,置为牂柯郡。
战国至汉初古国。在今贵州都匀、福泉、黄平、贵定等市县一带。战国楚顷襄王遣庄蹻入滇,攻克其地。西汉元鼎六年(前111)伐南越,发南夷兵,《史记·西南夷列传》 载:“且兰君恐远行,旁国虏其老弱,乃与其众反,杀(汉)使者及犍为太守。”汉以击南越之军还诛且兰君,平西南夷为牂柯郡, 于且兰地置故且兰县。
在今贵州省东部以黄平为中心的沅水上游水、清水江流域。战国楚顷襄王遣庄蹻入滇,攻克其地。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伐南越,发南夷兵,诛隔滇道者且兰,置为牂柯郡。
一作卢。 又作彭戏。 春秋秦邑。 即今陕西白水县东北四十里南彭衙村、北彭衙村。《春秋》:文公二年 (前625),“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杜注: “冯翊郃阳县西北有彭衙城。” 即此。西汉
即今吉林农安县南合隆镇。旧属长春。《吉林乡土志》:“大合隆,地据新开、伊通二河之中,昔日修河成功,立此名以镇之。其后有小合隆设立,因此命名为大合隆。”(1)在吉林省农安县南部。面积148平方千米。人口
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马勒根达岭。北宋沈括 《熙宁使虏图抄》: “自大河 (和) 帐复渡黑水,乃东北出两山之间。平川四十里至中顿,又东北五六里,乃折西北逾窦都岭。”
在今湖北阳新县西。《方舆纪要》 卷76兴国州: 朝天堤 “在州西五里古龙关下。永乐间,知州樊继修筑。今亦名樊公堤”。
明周丹泉创建,在今江西景德镇市。为当时著名瓷窑之一。清蓝滨南 《景德镇陶录》 卷5: “周窑: 隆万中人名丹泉,本吴门籍,来昌南造器,为当时名手,尤精仿古器。每一名品出,四方竞重购之。”
又作银沙逻、银砂罗。宋大理置,属永昌府。在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北一百十里上允镇。元升为银沙罗甸宣慰司。
即今江苏高邮市南渌洋湖。《水经·淮水注》:“中渎水自广陵北出武广湖东,陆阳湖西,二湖东西相直五里。”
在今甘肃天水市西南七里。《宋史·宁宗纪》:南宋嘉定十一年(1218)三月,“利州统制王逸等率忠义人复皂郊……忠义人十万余出攻秦州,官军继进,至赤谷口,王逸传(刘)昌祖之命退师,且放散忠义人,军大溃”。
唐置羁縻州,属邕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广西大新县东南。北宋改为谭州。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左州镇西、大新东南潭溪处。属邕州所领羁縻州。辖境相当今崇左、大新一带。北宋作谭州。
北魏永安元年 (528) 置,属北雍州。治所在三原县 (今陕西淳化县东嵯峨山北)。永安元年(528) 随县移治今陕西三原县北清水峪。辖境相当今陕西三原县地。北周建德二年 (573) 废。北魏孝昌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