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坡赤壁

东坡赤壁

即赤鼻山。亦作赤壁矶。在今湖北黄州市西北一里。北宋苏轼谪居黄州,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误认为即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孙权、刘备联军大破曹操于赤壁之处。清康熙年间定名为“东坡赤壁”。


原称赤鼻,又称赤鼻矶。在湖北省黄冈市区西门外。断岩临江,突出下垂,色呈赭赤,形如悬鼻,因而得名。后改称赤壁。北宋苏轼贬居黄州时,常游此地,有前、后《苏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为与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赤壁相区别,清康熙年间重修时定名为“东坡赤壁”。现有建筑系1922年改建。建国后,经修缮整理,焕然一新。二赋堂、挹爽楼、留仙阁、碑阁、坡仙亭、酹江亭、睡仙亭、放龟亭、问鹤亭等瑰丽典雅的建筑物,掩映在绿树红墙间,饶富画意。碑阁四壁,嵌有清光绪年间杨守敬选刻的《景苏园帖》,计石102方,为苏书各体中的精品。其他亭堂之内,也多嵌有历代文人书写的木刻、碑石。有的笔意出入颜柳,有的风格直逼魏晋,琳琅满目,堪称古代书法精华。

东 坡 赤 壁


猜你喜欢

  • 建业县

    东汉建安十七年 (212) 孙权改秣陵县置,为丹阳郡治。治所在石头城 (今江苏南京市清凉山)。三国吴黄龙元年 (229) 自武昌 (今湖北鄂城) 迁都于此,形势胜于武昌。《三国志·吴书 ·陆凯传》:“

  • 青城山

    亦名赤城山。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三十里。东晋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 江原县 “有青城山”。唐代为剑南道四大名山之一。《元和志》 卷31青城县: 青城山 “在县西北三十二里。《仙经》 云:此是第五洞

  • 莫博大岭

    即的博岭。在今四川理县西北鹧鸪山,大白山。唐杜佑 《通典》 卷176云山郡 (奉州): “北至莫博大岭七十里。”

  • 毕歆噶珊

    又作毕新。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比金河注入乌苏里江口北岸。清属三姓副都统。《乾隆内府舆图》:毕新河注入乌苏里江口有“毕新噶珊”。光绪《吉林通志》卷17:乌苏里江东岸,北至混同江南岸旧设噶珊有“毕新”。清

  • 克戎砦

    北宋置,在今陕西子洲县东北。《宋史·地理志》绥德军:克戎砦“本西人细浮图砦,元丰四年收复,属延州延川县。七年改属绥德城。元祐四年,给赐夏人。绍圣四年收复,赐名”。《清一统志·绥德州》引《绥德州志》:克

  • 车洪江

    又名牛栏江。在今云南嵩明县及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等县境。《清史稿·地理志》 曲靖府寻甸州:“车洪河自嵩明入,亦曰寻川河,纳归龙河、玉带河、螳螂河诸水,为阿交合溪,又东北入会泽。”称为牛栏江。即“牛栏江”

  • 高坦市

    即今安徽贵池市南秋浦河(贵池河) 西岸高坦乡。清光绪《贵池县志》卷6有高田村。谓“吴氏自宋以来居此”。丁文江 《中华民国新地图》 安徽贵池县南有高坦。

  • 竖冈镇

    亦作树冈镇。即今河南通许县西二十五里竖冈乡。 《方舆纪要》 卷47通许县 “鷟冈” 条下:“县境又有吴召冈、李大冈、青冈、竖冈、硃砂冈、��子冈、 七里等冈

  • 寿昌军

    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改武昌军置,治所在武昌县(今湖北鄂州市)。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为寿昌府。

  • 利济山

    在今四川屏山县境。《明史·李应祥传》:万历中,讨邛部腻乃,周于德追白禄兵至马蝗山,“乘势攻木瓜夷,射杀白禄。追至利济山,雪深数尺。于德先登,复大败贼,毁其巢”。古山名。约在今四川省屏山县境。明万历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