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皋村
在今山西河津市。《旧唐书·隐逸传》:王绩“尝躬耕于东皋,故时人号东皋子”。
在今山西河津市。《旧唐书·隐逸传》:王绩“尝躬耕于东皋,故时人号东皋子”。
在今贵州平坝县东南十五里。明曹学佺《名胜志》: “南仙洞在卫东南十五里。石壁高十丈,入洞二十余武,地势宽平,可容千人。” 又郭子章《黔记》 卷8: “南仙洞古名南蛇洞,举人陈宪改今名。”
又作婆润县。西魏恭帝二年 (555) 置,属武康郡。治所在今四川简阳市西南九十六里。《元和志》 卷31平泉县: “婆闰故县在县南四十六里。”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为平泉县。古县名。西魏恭帝二年(
宋置,属南浦县。在今四川万县市西北。《宋史·理宗纪》:南宋宝祐元年(1253),“元兵渡汉江,屯万州,入西柳关。高达调将士扼河关,上山大战,至鳖坑、石碑港而还”。即此。在今重庆市万州区西北。南宋宝祐元
即今西藏波密县。旧名博窝,或作波窝、波俄。隋、唐前为西藏最早的十余小邦之一,后为吐蕃兼并。波密即博窝之转。藏语意为祖先。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倾多、曲宗、易贡三宗,1960年合并设波密县,驻扎木。
在今四川金川县东。清魏源 《圣武记》卷7 《乾隆再定金川土司记》: “其乌勒围以罗博瓦山为门户,阿桂令海兰察、额特森、海禄三路绕出其后,福康安、成德、特成额三路仰攻其前,尽夺其险。”
又名舂陵山、洛阳山。在今湖南宁远、祁阳、新田、双牌等县间。《清一统志·永州府一》:阳明山“在零陵县(今永州市)东一百里,黄溪之尾。山最高,朝阳始出而山已明,故名。多石少土,山根皆露,其麓险绝,无径可登
北魏置,在今河南新蔡县东北。《资治通鉴》: 南齐建武四年 (497),“豫州刺史裴叔业侵魏楚王戍”。即此。在今安徽省临泉县西。南朝齐建武四年(497年),裴叔业攻北魏楚王戍,为魏将傅永所败,即此。
1929年析临夏县置,属甘肃省。治所在莲花城(今甘肃临夏县北)。1962年迁驻小川,即今治。在甘肃省中部、黄河两岸,西邻青海省。属临夏回族自治州。面积 1870 平方千米。人口20.1万,有汉、回、东
即碎叶水。今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境内之楚河。《新唐书·西域传》: “由勃达岭北行赢千里,得细叶川。” 即此。
在今河北赵县境内。《隋书·李德饶传》:德饶“性至孝,父母寝疾,辄终日不食,十旬不解衣。及丁忧,水浆不入口五日,哀恸呕血数升。及送葬之日,会仲冬积雪,行四十余里,单縗徒跣,号踊几绝。会葬者千余人,莫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