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东雍州

东雍州

①北魏初置,治所在南太平郡(神䴥元年改征平郡,后改正平郡,即今山西新绛县)。辖境相当今山西闻喜、曲沃、新绛、河津、稷山、绛县、垣曲、万荣等县及河南济源市等地。太和十八年(494)废。东魏天平初复置。北周武成二年(560)改绛州。

②北魏孝昌二年(526)置,治所在华山郡原郑县城(今陕西华县)。辖境相当今陕西华县、华阴、潼关、渭南等县市地。西魏废帝三年(554)改为华州。


(1)北魏太武帝置,治南太平郡(神䴥元年〔428年〕改名征平郡,治今山西新绛县西南柏壁;太和十八年〔494年〕改“征”为“正”,移治今新绛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河津、稷山、新绛、曲沃、侯马、闻喜、绛县、垣曲等市县及河南省济源市西部等地。太和十八年省。东魏天平初复置。北周武成二年(560年)改为绛州。(2)北魏孝昌二年(526年)置,治郑县(今陕西华县)。辖境相当今陕西省华县、韩城、合阳、华阴、大荔等市县。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改为华州。


猜你喜欢

  • 安昌镇

    在今山西长治市北安昌村。《清一统志·潞安府》“神头镇“条下:安昌镇“在(潞城)县西二十里”。(1)在浙江省绍兴县西北部。面积24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安昌,人口 8900。据明万历三十二

  • 伏城驿

    在今河北正定县北。《清一统志·正定府二》:伏城驿“在正定县北四十里,旧有驿丞,今裁”。

  • 南馆陶镇

    即今河北馆陶县治。汉以来为馆陶县治。金废为镇。明置南馆陶巡司于此。1949年复为馆陶县治。

  • 白期河

    即今云南蒙自、屏边、河口等县境之南溪河。《清史稿·地理志》 开化府文山县载:“白期河,一名三岔河, 自蒙自流入,有那木果河注之,南流入安平界。”又安平厅下载“白期河自文山入,纳古林箐诸水,与红河会,入

  • 江亭

    在今湖北松滋县北三十六里老城镇后。《舆地纪胜》卷64江陵府:江亭“在松滋县治后。杜子美、孟浩然、张天觉皆有诗”。集镇名。在安徽省太湖县南部。为城西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2700。因设区时曾取江塘、凉亭

  • 敬丘侯国

    西汉武帝元朔三年 (前126) 封鲁恭王子节为敬丘侯国,属沛郡。治所即今河南永城县西北四十里太丘乡。东汉明帝改为太丘县。

  • 西场

    在今山西运城市西南。明初将元代在盐池所设地紫泉、会明二场合并,称西场。民国初并入解池场。

  • 英烈屯

    原名吴寨。即今山东临清市西南五十里英烈屯。1944年日军侵入吴寨,与抗日部队发生激战,为纪念死难烈士,于当年改名英烈屯。村名。在山东省临清市西部。属潘庄镇。人口 2740。村建于唐代,曾名司杰村、吴寨

  • 穹窿山

    在今江苏吴县西南。《越绝书·吴地传》:“由钟穹窿山者,古赤松子所取赤石脂也。” 明王鏊《姑苏志》 卷9: 穹窿山 “山高而平,其广可百亩,……山半有泉名法雨,四时流不绝,下注石堰,可以灌田”。

  • 冯家洞

    即荆山洞。今安徽广德县东北七十里太极洞。《舆地纪胜》卷24广德军:冯家洞“在先春门外七十里,又名荆山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