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梁山
在今陕西南郑县西北。《新唐书·地理志》:南郑县有中梁山。《舆地纪胜》卷183兴元府:中梁山,“《汉中郡记》云,镇梁州之中,故以为号”。
在重庆市西部。系华蓥山南段分支。北起合川市,往南至江北区称西山,至沙坪坝区通称歌乐山,再经九龙坡区和巴南区,过长江称燕尾山,在江津市东部倾没于綦江北岸。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由石灰岩、砂页岩构成。嘉陵江和长江分别横切北段和南段,形成观音峡和猫儿峡。一般海拔500~700米。最高峰在江北区,海拔1433米。煤矿丰富。
在今陕西南郑县西北。《新唐书·地理志》:南郑县有中梁山。《舆地纪胜》卷183兴元府:中梁山,“《汉中郡记》云,镇梁州之中,故以为号”。
在重庆市西部。系华蓥山南段分支。北起合川市,往南至江北区称西山,至沙坪坝区通称歌乐山,再经九龙坡区和巴南区,过长江称燕尾山,在江津市东部倾没于綦江北岸。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由石灰岩、砂页岩构成。嘉陵江和长江分别横切北段和南段,形成观音峡和猫儿峡。一般海拔500~700米。最高峰在江北区,海拔1433米。煤矿丰富。
在南海中中国的中沙群岛内,位于中沙大环礁浅湖中部。东距屏南暗沙7.3海里,东北距漫步暗沙3.8海里。1947年公布名称为乐西暗沙。
一作露、潞。春秋时为为潞子国、潞国。战国时为赵邑。在今山西黎城县南。《国语·郑语》: “妘姓邬、郐、路、逼阳”,“路” 指此。古邑名。又作露。战国韩邑,后属赵。即今山西省黎城县南古城。《战国策·赵策一
东晋元熙二年 (420) 分南海郡置,属广州。治所在盆允县 (今广东新会市北)。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 (450) 移治宋元县 (今广东新会县境),齐以后复还治盆允县。辖境相当今广东江门、新会、开平、台山
唐贞观四年(630)置,属羁縻可州。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境。后废。
亦作镐池、鄗池。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县西北丰镐村西北。《史记·秦始皇本纪》 载: 始皇三十六年 (前211),“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有人持璧遮使者曰: ‘为吾遗滈池君’”。《集解》: “张晏曰
即今广东阳春市西南双滘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东安县西南双滘水岸有双滘墟。
在今越南河内市西河山平省境内。《明史·安南传》:宣德元年(1426),王通讨交趾黎利,“马瑛败贼清威,至石室与通会,俱至应平宁桥。士卒行泥泞中,遇伏兵,大败”。在今越南河西省章美一带。明宣德元年(14
即白犬洋。今福建长乐县东海中白犬列岛。
宋代大渡河南之少数民族部落之一。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南。《宋史·高宗纪》: 南宋绍兴八年 (1138),“虚恨蛮犯嘉州忠镇砦”。
即今新疆奇台县南吉布库乡。清乾隆《西域图志》卷9奇台县:吉布库“在格根西二十里。有吉布库堡,东西有渠发源天山北麓,北流,夹堡之左右,东名永丰沟,西名永泰沟。有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