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临淮镇

临淮镇

又称临淮关。即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二十里临淮镇。清乾隆十九年 (1754) 置巡司于此。


(1)在江苏省泗洪县东南部,伸入洪泽湖,三面环水。面积21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临淮头,人口4300。传汉置临淮郡于此,以临近古淮河得名。洪泽湖形成后,此处为伸入湖中的一个嘴头,故名临淮头。1949年设临淮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3年置镇。产小麦、稻、油菜籽等。养殖和捕捞业发达,盛产鱼、虾、蟹、鳖,为泗洪县渔港之一。为洪泽湖水产品重要集散地。有渔具、渔网、冷冻、建材、涂料、饲料、印刷、纺织等厂。有客轮通高良涧等地。青临公路经此。古迹有子敬泉。(2)在安徽省凤阳县北部、淮河南岸。面积34.4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临淮关,人口3.5万。以明朝临淮县得名。清在此设关征税,又称临淮关。1949年置临淮市,1955年改镇。1992年城北乡并入。产稻、小麦、油菜籽、棉花、花生等。有轮窑、橡胶、针织、制药、粮油加工等厂。京沪铁路和凤明、蚌明公路经此,临淮关港为沿淮重要港口。


猜你喜欢

  • 缙云 (雲) 郡

    唐天宝元年 (742) 改括州置,治所在括苍县 (今浙江丽水市东南七里古城村)。辖境当今浙江青田县以上之瓯江流域。乾元元年 (758)复为括州。

  • 三垢镇

    在今山西吉县东南三堠村。《清一统志·平阳府一》:三垢镇“在吉州西南二十里”。

  • 虎哮坝

    在今四川犍为县南十里岷江东岸。清嘉庆《犍为县志》 卷2: “陈天佑一家死节处,今俗呼为虎号坝。”

  • 杭川驿

    即今福建光泽县治杭川镇。《方舆纪要》卷98光泽县: 杭川驿 “县治西。宋置。熙宁中,迁县治南。明朝洪武六年迁今所”。

  • 合川守捉

    唐置,属鄯州。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东南。《元和志》卷39鄯州:“合川郡守捉,州南一百八十里。贞观中侯君集置。管兵千人。”后地入吐蕃,废。唐贞观中置,治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南。属鄯州。后地入吐蕃,废

  • 养山

    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10养利州: 养山在“州西三里。绵亘甚远,苍翠蓊蔚。州盖以此山及利水名”。

  • 龙壁山

    在今广西柳州市东北。唐柳宗元《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浔江(今柳江)受背石支川,“因是北而东,尽大壁下,其壁曰龙壁,其下多秀石可砚”。《方舆纪要》卷109柳州府马平县:龙壁山“在府东北十五里。有石壁峭

  • 玉潭江

    即今湖南宁乡县境之沩水,东北流经望城县新康东入湘江。《方舆纪要》卷80宁乡县:玉潭江“有三源:一出大沩山, 一出县西百五十里之芙蓉山,一出湘乡县北境之丰山,三水合流,绕县治东,至新康口,注于湘江”。

  • 圂城

    疑为团城之讹。在今山东沂水县城。《资治通鉴》: 南朝宋泰始三年 (467) 八月,“魏东徐州刺史成固公戍圂城”。而 《魏书· 地形志》 南青州: “治团城。显祖置为东徐州,太和二十二年改”可证。约在今

  • 於余 (馀) 丘

    在今山东临沂市境。《春秋》: 庄公二年 (前692),“夏,公子庆父帅师伐于余丘”。杜注: “於余丘,国名也。” 《公羊》、《穀梁》 以为邾国之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