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丹寨县

丹寨县

1941年由丹江、八寨二县合并设置,属贵州省。治所在原八寨县城(今贵州丹寨县)。取二县名各一字为名。


在贵州省东部、清水江上游。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940平方千米。人口15.5万。辖3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龙泉镇。明天坝长官司(治天坝)地。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废天坝长官司,雍正六年(1728年)置八寨厅,治今志八寨。乾隆十二年(1747年)徙厅治于龙井铺(今县城)。1913年废厅,改置八寨县,属黔中道(1914年改名镇远道)。1923年直属贵州省。1941年撤丹江县,其西部地并入八寨县,丹江、八寨各取一字,改名丹寨县。1949年属独山专区。1952年丹寨县改设丹寨县苗族自治区,属都匀专区。1955年改置丹寨苗族自治县。1956年撤自治县复置丹寨县,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年并入凯里县,1962年析出复置。地处黔东低山丘陵西南部与黔南山地东部交界地带,雷公山支脉延伸县境。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森林覆盖率29%,为省内林业县之一,主产松、杉。农产以稻、小麦、玉米、油菜籽、马铃薯、烤烟为主,并产茶叶、油桐、油茶、五倍子、杜仲、木耳、山苍子、魔芋等。矿产有金、汞、铅、锌、磷、煤、铁、铜、重晶石、石灰石、白云石、硅矿石等。工业有省属金汞矿和县办酿酒、农机、印刷、粮油加工、陶瓷、铅锌选矿、冶炼、金属镁等厂。民族蜡染工艺精湛,被称为“蜡染之乡”。汞矿开采历史悠久,为省朱砂、水银重要产地。特产白皮纸。隆三、都丹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金瓜洞、摆泥石龙、打鼓井、夹岩风光、鼓楼坡、番瓮苗寨、飞水岩瀑布、石桥白皮纸作坊、龙洞碑刻等。


猜你喜欢

  • 大谷务

    元置,在今安徽绩溪县北。《方舆纪要》卷28绩溪县“濠寨”条下:大谷务“在县北四十里锦谷村口”。

  • 思善侯国

    东汉章和二年 (88) 析城父县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南八十里古城集。三国魏改为思善县。东汉章和二年(88年)析城父县置,治今安徽省亳州市东南。属汝南郡。三国魏时国除为县。

  • 于术守捉城

    唐置,在今新疆库尔勒市附近。《新唐书·地理志》 引贾耽《四夷路程》:“自焉耆西五十里过铁门关,又二十里至于术守捉城。”

  • 张禄口

    又名赵皮塞。在今河南兰考县北。《清一统志·开封府》:赵皮塞“在兰阳县(今兰考县)北十六里。一名张禄口, 明嘉靖中河尝决于此”。又称赵皮寨。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北。明嘉靖时黄河决口于此。

  • 马庄馆

    在今山东茌平县南十里。《方舆纪要》卷34茌平县:马庄馆“相传唐马周宅也”。光绪《山东通志》卷36称“今为马家铺”。

  • 蜀坡县

    东魏武定六年 (548) 置,属南谯郡。治所在今安徽蒙城县境。后废。

  • 都庞岭

    五岭之一。又名永明岭、揭阳岭。在今湖南省与广西交界处。最高峰韭菜岭在湖南江永县西北,海拔2009米。《水经·钟水注》: “都山即都庞之峤也,五岭之第三岭也。”又称揭扬岭。南岭组成部分。在湖南省南部和广

  • 都濡县

    唐贞观二十年 (646) 析盈隆县置,属黔州。治所即今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治都濡镇。《元和志》 卷30都濡县: “以县西北六十里有都濡水为名也。” 北宋嘉祐八年 (1063) 废。古县名。唐贞观二

  • 明圣湖

    一名金牛湖。即今浙江杭州市之西湖。一说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郊定山以南。早已湮没。《水经·渐江水注》 引 《钱唐记》 云: “县南江侧有明圣湖。” 唐 《初学记》 引刘道真 《钱唐记》: “明圣湖在县南。

  • 石砫安抚司

    南宋景定中置,治所在今四川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悦来乡古城坝。元初改为石砫军民府,寻改为军民安抚司。明洪武八年(1375)改为石砫宣抚司。南宋景定中置,治今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东北。属忠州。元初改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