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丹水

丹水

①在今山西晋城市东北。《汉书·地理志》上党郡高都县:“莞谷,丹水所出。”《水经·沁水注》:丹水“东南流,注于丹谷。……丹水又径二石人北,而各在一山角倚相望,南为河内,北曰上党,二郡以之分境。……丹水东南流,注于沁”。《方舆纪要》卷13泽州:丹水在“州东北三十里。源出高平县西北仙公山,流经州境合白水,下流入于沁河”。

②在今山东寿光市境。有二源:一出昌乐县南方山,为东丹河; 一出临朐县东北丹山, 为西丹水。俱东北流径昌乐县西北合流, 又东北经寿光市会尧河,东入潍坊市北境注于白狼河。《水经·巨洋水注》:朱虚城“东北二十里有丹山”,为丹水所出。“丹水有二源, 各导一山,世谓之东丹、西丹也”。

③即今山东烟台市境之大姑夹河。《汉书·地理志》 东莱郡腄县:“有之罘山祠。居上(止)山,声洋(丹)水所出,东北入海。”《续山东考古录》谓丹水即今大姑河(大姑夹河),一名外甲河。

④即古汳水、获水。故道自今河南开封附近古蒗荡渠东出,经商丘市北及安徽砀山、萧县,至江苏徐州市北入泗水。《水经·获水注》:获水“亦兼丹水之称也。《竹书纪年》曰:‘宋杀其大夫皇瑗于丹水之上。’又曰:‘宋大水,丹水壅不流。’盖汳水之变名也”。晋以后称汴水。

⑤即今湖北枝城市西南渔洋河中下游,为清江支流。《艺文类聚》卷7引盛弘之《荆州记》曰:“夷道县西南九十里有望洲山,四面壁立,登此见一州内。东有涌泉,欲雨辄有赤气,故名丹水。”《水经·夷水注》:“丹水又东北流,两岸石上有虎迹甚多,或深或浅,皆悉成自然,咸非人工。丹水又北注于夷水。”

⑥即今陕西、湖北、河南边境之丹江。为汉江支流。源出今陕西商州市西北冢岭山,东南流经丹凤、商南县,又东入河南,经淅川县会淅川水,又东南称均水,折西南至湖北丹江口市入于汉水。《吕氏春秋·召类》:“尧战于丹水之浦, 以服南蛮。”

⑦一名丹阳川。源出陕西洛川县东界牌山,东流合南川水,东入于河。《水经·河水注》:“丹水西南出丹阳山,东北径冶官东,俗谓之丹阳城……又东北入河。”


即“丹河”。


猜你喜欢

  • 灵河镇

    在今河南滑县东南。《元丰九域志》卷1:滑州白马县有“灵河一镇”。《资治通鉴》:五代周显德元年(954),“河决灵河”等八口。古镇名。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五代周黄河决口于此。

  • 嘉兴州

    明永乐五年 (1407) 属交趾布政司。治所在笼县 (今越南永富省青山县)。辖境相当今越南山萝省及永富省、河山平省部分地。宣德二年 (1427),地入安南。

  • 上牢水

    即今江西奉新县东北之南河。《陈书·周文育传》:陈初,周文育击欧阳頠等, 屯豫章,“孝顷有舴艋三百艘、百余在上牢, 文育遣军主焦僧度、羊柬潜军袭之,悉取而归”,即此。《方舆纪要》卷84南

  • 第一桥

    即镇远桥。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北白塔山下黄河上。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7) 改建为铁桥。宣统《甘肃新通志》 卷9皋兰县: 镇远桥,“ 《国朝齐世武天下第一桥记》: 皋兰有桥绵亘黄河上游,其称为天下第一桥

  • 接竹渡

    在今江西乐平市东南乐安江北滨。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2: 乐平县东南有接竹渡。

  • 留山店

    即今河南南召县东二十四里留山镇。清乾隆《南召县南》 卷 1: 正西,“留山店,四十里”。

  • 秦岭

    ①即齐子岭。在今河南济源市西五十里。《清一统志·怀庆府一》: 秦岭,“ 《县志》: 高欢、宇文泰争战之界,故齐、秦岭两呼之”。②亦名南山。在今陕西南部。为渭河、淮河与汉江、嘉陵江水系的分水岭。又名北岭

  • 浙江驿

    在今浙江杭州市南白塔岭下钱塘江滨。明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 卷19: “浙江驿在龙山闸,洪武三年建。” 为官吏送往迎来之所。清乾隆中废。

  • 那丹伯台

    即今吉林东丰县北一百十里那丹伯镇。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海龙厅图:西北有那丹伯台。“那丹伯”,满语意为七个湾子。

  • 四子王旗

    1949年以四子部落旗改名,属绥远省。驻地在王府(今内蒙古四子王旗北查干补力格苏木)。1952年迁驻乌兰花(今四子王旗驻地乌兰花镇)。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属乌兰察布市。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