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义县

义县

1913年改义州置,属奉天辽沈道。治所即今辽宁义县(义州镇)。1929年直属辽宁省。


在辽宁省中部。属锦州市。面积2496平方千米。人口43.8万。辖8镇、10乡。县人民政府驻义州镇。西汉设交黎县。东汉改名昌黎县,为辽东属国治。三国魏、西晋为昌黎郡治。十六国前燕迁昌黎郡治龙城(今朝阳市),昌黎县属之。北齐废。隋置燕郡(今义州镇)和辽西郡辽西县(今县东南王民屯)。唐建燕郡城,今县南开州屯。开元十一年(723年)曾迁安东都护府于此。辽置辽西州治长庆县(今县东南王民屯)、海北州治开义县(今县南开州屯),属东京道;宜州治弘政县(今义州镇),属中京道。金废辽西、海北二州,开义县改属宜州,宜州治弘政县;天德三年(1151年)改宜州为义州,属北京路。元废县存州,属大宁路。明洪武初废义州,二十八年(1395年)置义州卫,属辽东都指挥使司。清初设义州巡检司,属广宁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置义州,属锦州府。1913年改州为县,属奉天省。1914年属辽沈道,1929年属辽宁省。1945年9月属辽西专区,同年11月属辽宁省。1948年属热东专署,1949年属辽西省,1954年属辽宁省。1955年属锦州专区,1959年属锦州市,1966年属锦州专区,1968年属锦州市。境内为低山丘陵。河流有大凌河、细河等。属中温带湿润气候。农产高粱、玉米、大豆、棉花、花生。矿产有金、银、煤、花岗石等。有机械、建材、化工、食品、造纸等工业。有305国道及阜锦、鞍羊等公路。名胜古迹有奉国寺、万佛堂石窟、八塔子。


猜你喜欢

  • 中宿峡

    即峡山。在今广东清远市东北。《寰宇记》卷157广州清远县: 中宿峡“在县东(北)三十五里。谭子和修海峤志云,二月、五月、八月有潮,上二禺峡逐波返五羊, 一宿而至,故曰中宿峡”。

  • 枳沟镇

    民国置,即今山东诸城市西南四十五里枳沟镇。当潍水南岸。为通莒县孔道。清道光 《诸城县续志》 卷2作 “只沟”。在山东省诸城市西南部。面积87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枳沟,人口1.46万。明

  • 邛部州

    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改邛部川安抚司置,属建昌路。治所在今四川越西县北新民镇古城。明洪武十五年(1382)属建昌府。永乐元年(1403)改为邛部长官司。大理置,治今四川省越西县东北。属建昌府。元属

  • 中兴县

    ①唐神龙元年(705)改武兴县置,属汝州。治所即今河南宝丰县。同年改为龙兴县。②元至元中置,属中兴路。治所即今湖北荆沙市。明初废。古县名。(1)唐神龙元年(705年)改武兴县置,治今河南省宝丰县。属汝

  • 南部县

    南朝梁天监二年 (503) 改南国县置,为南部郡治。治所即今四川南部县。《寰宇记》 卷86南部县: “以地居阆中之南,故曰南部。” 西魏为新安郡治。北周属盘龙郡。隋属巴西郡。唐初属隆州。先天二年 (7

  • 三阳川

    在今甘肃天水市北。《方舆纪要》卷59秦州:“三阳川在州北三十里,东流入渭,宋三阳砦以此名。”

  • 铜坑山

    ①一名铜井山。在今江苏吴县西南。明王鏊 《姑苏志》 卷8: 铜坑山 “在邓尉山西南。一名铜井。晋宋间凿坑取沙土煎之,皆成铜,故名”。②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南一百十六里,与淳安县接界。宋 《咸淳临安志》 卷

  • 元代西藏地名。在今西藏工布江达县境。《汉藏史集》(藏文版)载:元朝设宣政院,在乌思(即前藏)置驿站七个,工为乌思七大驿站之一。

  • 闽海省

    1933年11月由中华共和国 (福建人民政府) 置,省会在福州市 (今福建福州市)。辖境相当今福建福清、平潭、永泰、闽清、古田、屏南、寿宁等县市以北、以东地。1934年1月废。

  • 东邵庄堡

    在今山西朔州市东。《清一统志·朔平府》:东邵庄堡“在朔州东二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