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云门寺

云门寺

①东晋义熙三年(407)建,在今浙江绍兴市南云门山。

②又名大觉禅寺。在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东北十里云门村。建于南汉乾亨七年(923)。1944年重建。是我国佛教禅宗南派云门宗发祥地。山门内壁保留有南汉大宝元年(958)《大汉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故匡真大师实性碑》和大宝七年(964)《大汉韶州云门山大觉禅寺大慈云医圣弘明大师碑记》两块重要石碑。


在广东省乳源瑶族自治县城东北6千米的云门山山麓。为佛教禅宗五宗之一云门宗的发祥地。创建于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六祖慧能弟子灵树的传法和尚文偃开山建寺,创立宗派。现寺宇尚存,山门内壁保留著名的南汉大宝元年(958年)《大汉韶州云门山光泰禅院故匡真大师实性碑》和大宝七年《大汉韶州云门山大觉禅寺大慈云匡圣弘明大师碑记》两块重要石碑。寺前有观音山,后有桂花潭、出米石、九仙岩、慈悲峰、钟鼓石等山水名胜。流泉飞瀑,巉岩嵯峨,桂花香溢,风光绮丽。现存殿宇为1943—1950年间住持虚云募化重建。

云 门 寺


猜你喜欢

  • 芦子城

    在今上海市旧城区西北十里,吴淞江滨。因地处当时吴淞江下游南北往来的重要渡口芦子渡旁,故名。宋以后被附会为沪渎垒。

  • 禹迹 (跡) 山

    在今四川南部县东北四十里碑院镇北。《舆地纪胜》 卷185阆州: 禹迹山 “在南部东南三十余里”。《明一统志》 卷68保宁府: 禹迹山 “旧传禹治水至此,故名。山有寺,因崖斲石为巨佛像,层楼覆之。泉出其

  • 石镇营

    即今广东平远县西南石正镇。《方舆纪要》卷103平远县:石镇营在“县西南百里,向有官兵戍守。又有石镇村隘。《志》云:石镇与兴宁大帽山贼巢接壤,其路险��,可以遏敌。其山嵯峨,

  • 高苑县

    ①三国魏置,属乐安郡。治所在今山东邹平县东北苑城。西晋属乐安国。北魏废。②隋大业三年 (607) 改会城县置,属齐郡。治所在今山东高青县东南高城镇。唐属淄州。北宋景德三年 (1006)改为宣化军,熙宁

  • 冽口县

    亦作列口县。西汉置,属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黄海南道西北殷栗。以在冽水入海之口而名。西晋后废。古县名。又作列口县。西汉置,治今朝鲜黄海南道殷栗。属乐浪郡。东汉因之。西晋后废。

  • 罗望江

    在今广西玉林市西。《舆地纪胜》 卷121郁林州: 罗望江,“ 《九域志》: 在南流县”。《方舆纪要》 卷108郁林州: 罗望江 “在州西。一名西望江。亦出容山,绕流经州北,复西南流十余里,下流会南流江

  • 七里营镇

    即今河南新乡县西南三十六里七里营镇。民国《新乡县续志》卷1:县西有七里营。在河南省新乡县西南部。面积86平方千米。人口7.7万。镇人民政府驻七里营,人口1万。古称七里寨,因南、北距黄河渡口、小冀镇各七

  • 东兰州

    元改兰州置,属庆远南丹安抚司。治所在今广西东兰县东南大同乡更乐村老圩。明属庆远府。成化十一年(1475)徙治今县西南武篆镇北旧州。嘉靖十四年(1535)移治今东兰县。1912年改为东兰县。北宋崇宁五年

  • 百丈河

    即今四川名山县东北百丈水,为临溪河上源。《方舆纪要》卷72名山县:百丈河“在县东北六十里。源出莲花山,径百丈废县东,下流入邛州蒲江县为铁溪河。一名千尺潭, 以水源远而深也”。

  • 卢城

    汉西域无雷国都城。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南。《汉书·西域传》:无雷国“王治卢城”。西域无雷国都。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