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松山

五松山

在今安徽铜陵市西南四里。唐李白《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五松何清幽,胜景美沃州。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舆地纪胜》卷22池州:五松山“在铜陵。李太白名曰五松山,因作诗以美。今五松山有窦云院及李翰林祠堂”。


在安徽省铜陵市市区。铜陵别称五松即得名于此山。北临碧波荡漾的天井湖,南仰巍峨葱茏的铜官山,西隔玉带河与长江相望。据史料记载,因有株苍鳞老干、青翠参天的“一本五枝”古松而得名。景色宜人,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此漫游和寓居,并赋诗赞曰:“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洲。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后人为纪念李白,在此建太白书堂、太白楼、太白祠。历代名人如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李纲、王十朋、汤显祖等相继慕名来游,题诗作赋。“五松胜游”被列为“铜陵八景”之一。


猜你喜欢

  • 中和山

    在今云南马龙县西南四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14马龙州:中和山“在州西南四十五里。其山发自宜良,蜿蜒起伏, 至此结为二峰,前后突兀,左右有层峦环列, 曲涧回绕,又有仙人洞、五龙潭诸胜。上有平田可十顷,

  • 大南县

    1949年6月改文成县置,治所在大峃(今浙江文成县)。9月复名文成县。旧县名。1949年5月改文成县置,治今浙江省文成县黄坦镇。同年9月复名文成县,并迁治大峃镇。

  • 张弓集

    即今河南宁陵县西南三十里张弓镇。清光绪《归德府志》卷首《宁陵县境图》:西南有张弓集。

  • 江都国

    西汉景帝三年(前154)置,治所在广陵县(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元狩六年(前117)改为广陵国。西汉景帝三年(前154年)置,治广陵(今江苏扬州市区西北蜀岗)。元狩二年(前121年)改为广陵郡。

  • 白马江

    在今广西平南县东六十里,为浔江支流。《明史·地理志》 平南县:“东有白马江。”

  • 全州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全州置,属湖广行省。治所在清湘县(今广西全州县)。辖境相当今广西全州、灌阳二县地。明洪武元年(1368)改为全州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以全州改置,治清湘县(今广西全州

  • 乐蟠县

    隋义宁元年(617)置,属弘化郡。治所即今甘肃合水县(西华池镇)。《元和志》卷3乐蟠县:“取乐蟠城为名。”唐属庆州。北宋熙宁四年(1071)废为金柜镇。古县名。隋义宁元年(617年)置,治今甘肃省合水

  • 蓬水

    在今四川仪陇县东南。《寰宇记》 卷139蓬州蓬池县: “取蓬水以为名。”

  • 之溪

    即今贵州习水县、四川合江县境之习水河。《永乐大典》2218《泸州志》:之溪“在合江县。源出播南三百余里,至县西南曲流三折,状如之字,因名之溪”。《明史·地理志》 合江县:“北滨大江,西有之溪,北溪入焉

  • 石船铺

    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北石船镇。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江北厅:石船铺“在厅东一百二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