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湖

五湖

①先秦古籍中记载吴越地区有五湖,后人解释不一:(1)太湖的别名。《国语·越语下》 韦昭注:“五湖,今太湖。”《文选·江赋》 李善注引张勃《吴录》:“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也。”(2)指太湖东岸五个与太湖相连通的湖,实即五个湾。《史记·夏本纪》 正义:“五湖者,菱湖、游湖、莫湖、贡湖、胥湖,皆太湖东岸五湾为五湖。”(3)指太湖附近的五个湖,湖名各说不一:《后汉书·冯衍传》 注引虞翻云:“太湖有五道,胡谓之五湖。”又曰:“滆湖、洮湖、射湖、贵湖及太湖为五湖,并太湖之小支,俱连太湖,故太湖兼得五湖之名。”《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注引韦昭曰:“胥湖、蠡湖、洮湖、滆湖,就太湖而五。”《水经·沔水注》:“五湖谓长塘湖、太湖、射湖、贵湖、滆湖也。”按:从《周礼·职方》 扬州:“其泽薮曰具区”,“其浸五湖”来看,具区即太湖,则五湖不是太湖,也不能包括太湖在内。从《国语·越语》、《史记·河渠书》、《史记·货殖列传》等记载来看,均作“三江五湖”,五湖原意当系泛指太湖流域一带所有的湖泊。

②五个大湖的总称,但名称各说不一:(1)《史记·河渠书》 索隐:“郭璞《江赋》云,具区、洮滆、彭蠡、青草、洞庭是也。”(2)宋王应麟《小学绀珠》:“五湖:湖州太湖、楚州射湖、岳州青草、润州丹阳、洪州宫亭。”(3)近人一般以洞庭、鄱阳、巢湖、洪泽、太湖为五湖。

③在今安徽天长市东北。《方舆纪要》卷21天长县:五湖在“县东北四十五里,以五水合一而名。东接高邮州之毗沙河”。


(1)先秦古籍常提到吴越地区有五湖,六朝以来有多种解释:一说是太湖的别名;一说是太湖东岸的五个与太湖相通连的湖,实即五个湖湾;一说指太湖附近的五个湖。按《周礼·职方》扬州:“其泽薮曰具区”,“其浸五湖”,具区即太湖,可见五湖不是太湖,也不可能包括太湖在内。从《国语·越语》和《史记·河渠书》看来,五湖的原意当系泛指太湖流域一带所有的湖泊。(2)五个大湖的总称。也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具区、洮滆、彭蠡、青草、洞庭;一说是具区、洮、滆、彭蠡、青草;一说是彭蠡、洞庭、巢湖、震泽、鉴湖;一说是太湖、射阳、青草、丹阳、宫亭;一说是洞庭、震泽、青草、云梦、巴丘。近代一般以洞庭、鄱阳、太湖、巢湖、洪泽为五湖。


猜你喜欢

  • 开鲁县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析阿鲁科尔沁及扎鲁特左、右翼三旗地置,属赤峰州。治所即今内蒙古开鲁县。1914年划归热河特别区,1928年属热河省。伪满时为兴安西省省会。1949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

  • 清江郡

    ①北周置,属翼州。治所在龙求县 (今四川茂县西北六十六里岷江东岸两河口)。辖境相当今四川茂县中部地区。隋开皇三年 (583) 废。②北周建德三年 (574) 置,为施州治。治所即今湖北恩施市。隋开皇初

  • 乌江市

    即今江西吉水县东四十里乌江乡。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7:吉水县东有乌江市。

  • 利港镇

    即利城镇。今江苏江阴市西五十里利港镇。明初置巡司于此。在江苏省江阴市西北部,北濒长江。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5.6万。镇人民政府驻利港,人口 6500。利港(河)昔名渔浦,因渔得利改称利港。镇以河名。

  • 绝景亭

    在今浙江温州市东南积谷山上。《清一统志·温州府》: 绝景亭 “在永嘉县东南积谷山上。宋周行已建,有诗云: 云横绝尘境,峻堞若绳削”。在今浙江省温州市东南积谷山上。宋周行已建,并有诗。

  • 浣花溪

    在今四川成都市西郊草堂寺一带,为南河支流。《方舆胜览》 卷51成都府: 浣花溪 “在城西五里。一名百花潭”。溪北为唐诗人杜甫故居。号浣花草堂。唐女诗人薛涛亦家于溪旁,以溪水造十色笺,名浣花笺。自唐以来

  • 喜鹊营

    在今湖南吉首市北四十里。《清一统志·乾州厅》: 喜鹊营 “在厅北。与永顺府保靖县接界。有把总驻守。嘉庆二年移乾州城汛守备驻此”。清严如熤《苗疆险要考》 谓明时“边墙加筑至此,极为要隘”。

  • 钟 (鐘) 子屿

    亦名钟仔岩。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南。清蒋毓英 《台湾府志》 卷3: 钟子屿 “山石直耸,形如覆钟,故名”。

  • 塘港关

    明置,在今湖北钟祥市西南塘港。《方舆纪要》 卷77钟祥县: 塘港关在 “府南三十五里”。

  • 下邳国

    东汉永平十五年(72)改临淮郡置,属徐州。治所在下邳县(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辖境相当今江苏邳州市、沭阳县以南,涟水县和淮安市以西,盱眙县和安徽明光市以北,江苏睢宁和安徽泗县以北地。建安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