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五溪

五溪

古辰州境五条水的总名。《水经·沅水注》:“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溪、无溪、酉溪,辰溪其一焉。夹溪悉是蛮左所居,故谓此蛮五溪蛮也”。《后汉书·马援传》 章怀太子注引郦注作“武陵有五溪,谓雄溪、��溪、酉溪、��溪、辰溪,悉是蛮夷所居,故谓五溪蛮。”并指出:“土俗‘雄’作‘熊’, ‘��’作‘朗’, ‘��’作‘武’,在今辰州界”。则“��溪”应为朗水,“无溪”或“��溪”应即今武水。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今湖南省沅陵县以西“五溪蛮”所居地沅江五条支流的总称。一为雄溪,亦作熊溪;二为��溪,亦作朗溪;三为辰溪;四为酉溪;五为武溪,亦作沅溪、㵲溪(见《水经注·沅水》、《宋书·荆雍州蛮传》及《后汉书·马援传》李贤注)。后世亦有称五溪为酉溪、辰溪、巫溪、武溪、沅溪者,见《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夔州路黔州《景物上》五溪引)及《文献通考·四裔考》。五溪今名除辰溪、酉溪为今辰水、酉水外,其余诸水说法不一:雄溪一说即今巫水,一说即今渠水;��溪一说即今湖南省永顺县东南之明溪,一说即今沅陵县东北之明溪,一说即今渠水;武溪一说即今泸溪县之武水,一说即今㵲水。夹溪居民称五溪蛮;因在武陵郡境内,亦称武陵五溪蛮。其聚居地约在今湘西及四川、贵州部分地区。


猜你喜欢

  • 大岯山

    “岯”音浮。又名大浮山、大巫山。在今江苏金坛市南长荡湖中。《寰宇记》卷89金坛县:大岯山“在县南五十里。旧名小坯山”。宋《景定建康志》卷17:大岯山“山形孤秀,颛颛居水中,望之若浮。周处《风土记》云:

  • 垆 (罏) 峰山

    一作炉峰山。在今福建泰宁县西北。 《元丰九域志》 卷9邵武军归化县有山。 明《寰宇通志》 卷47邵武府: 炉峰山 “在泰宁县治西。圆峙如香炉,为一邑胜概”。

  • 五云站

    元置,在今江西万安县西南赣江滨。明改为驿。

  • 吴望山

    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南五十里。《舆地纪胜》卷58引《湘中记》曰:“山本名秦山,其水呜咽如秦川陇水。孙权未建号初,山忽声如雷,因开洞穴,石有文彩,孙权以为瑞。天宝六年敕改为吴望山。山下有岩,名秦岩,长

  • 火井镇

    北周置,属临邛县。即今四川邛崃市西南六十里火井镇。一说在今油榨乡。为隋至宋火井县治。明置火井坝巡司于此。在四川省邛崃市西南部。面积31.8平方千米。人口1.3万。镇人民政府驻高家场,人口1800。以隋

  • 闾丘

    春秋时邾邑。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北。《春秋》: 襄公二十一年 (前552),“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清一统志· 兖州府二》: “漆乡在县东北。漆乡东北十里,见有闾丘乡。” 一说闾丘在今邹城市南。古邑名

  • 珍溪场

    即今四川涪陵市东北长江北岸珍溪镇。清同治 《涪州志》 卷1: 罗云里有 “珍溪镇场”。

  • 老张家村

    在今安徽涡阳县西北十二里张老家乡。清嘉庆十五年(1810)捻军领袖张乐行出生于此。今尚存张乐行故居。

  • 阳曲镇

    金置,属阳曲县。即今山西太原市北二十八里阳曲镇。在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东部。面积39.4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阳曲村,人口 5350。因村位居阳兴河河湾之阳,故名。东汉末曾为阳曲县治。1

  • 安城侯国

    东汉改安成侯国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汝南县东南七十里北胡。三国魏改为安城县。为豫州治。西晋改安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