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伏牛山

伏牛山

①在今山西潞城县东南十五里。《魏书·地形志》:刈陵县有伏牛山。唐景云三年(712)黄龙见于此。

②在今山西沁县西三十里。《方舆纪要》卷43“铜鞮山”条下:伏牛山“山有龙泉,漳河源出焉”。《清一统志·沁州》:“昔人见神牛隐此,故名。”

③即金山。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七十里。宋《嘉定镇江志》卷6“伏牛山”条引《南徐州记》:“蒜山北江中有伏牛山。”《新唐书·地理志》 润州土贡:“伏牛山铜器。”《舆地纪胜》卷7镇江府:伏牛山“即金山。唐亦谓之伏牛山”。

④在今江西南城县西北盱江西岸。《清一统志·建昌府一》:伏牛山“在南城县北四十里。临江,下有市”。

⑤即天息山。在今河南嵩县西南。《元和志》卷6汝州鲁山县:“天息山,一名伏牛山。”《明史·地理志》嵩县:“西南有伏牛山,即天息山也。山有分水岭,汝水出焉。”

⑥在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北。《隋书·地理志》彭水县:“有伏牛山,出盐井。”《元和志》卷30彭水县:伏牛山“在县北一百里。左右盐泉,今本道官收其课”。《寰宇记》卷120彭水县:伏牛山“在县东一百里。左右有盐泉。州人现置灶煮以充军用”。明、清时盐井之泉甚盛。


(1)在河南省西南部。西接熊耳山,东至方城缺口,呈西北—东南走向,为秦岭东段重要支脉。海拔多在 1500 米以上。最高峰鸡角尖(在西峡县东北边境),海拔 2212.5 米。玉皇顶(2212 米)、老君山(2192 米)、石人山(2153 米)、摩云垛(2075 米)等亦为著名高峰。山岭主要由花岗岩构成,两侧多为变质岩,主脊尖峭,北陡南缓,山势向东南降低。方城县东北南长约20千米,宽约8~15千米的“方城缺口”,为沟通华北平原和南阳盆地天然通道。黄河、淮河与汉水分水岭。中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气候、土壤、植被具南北过渡特点。胜迹有仙人洞、香岩寺、杏花山猿人遗址等。为全国重点自然保护区。(2)即“氐父山”。


猜你喜欢

  • 木官里

    明初改木当长官司置,属贵州卫。后属定番州。在今贵州惠水县南百四十里。

  • 表是县

    西汉置,属酒泉郡。治所在今甘肃高台县西骆驼城。东汉改为表氏县。《后汉书·灵帝纪》:光和三年 (180) “秋,表是地震涌水出”。古县名。是,又作氏。“是”、“氏”,古通用。西汉置,治今甘肃省高台县西。

  • 江沱

    指今湖北枝江县南之松滋河。旧为长江别支。《汉书·地理志》 南郡枝江县:“故罗国。江沱出西,东入江。”颜师古注:“沱即江别出者也。”古水名。又作沱、沱水。《尚书·禹贡》分别列属梁州、荆州。梁州江沱,据《

  • 宾郎洞

    在今湖南张家界市西北。《舆地纪胜》卷77澧州 “桃花洞” 条下: 宾郎洞 “在慈利县茆(茅) 冈寨之南。群蛮往来之径,一穴而入,后有大门,过此即为瑶界。昔瑶人侵扰邀击,而后屈伏,与之盟,画此为界。镌石

  • 含嘉仓

    唐东都洛阳的粮仓。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内皇城外的东北方。初为隋含嘉城,唐初改置为含嘉仓。面积约45万平方米。仓窖约四百多个。大者可储粮一万四千多石,小者亦可储六千多石。唐杜佑《通典·食货》 卷12:

  • 永康堡

    又名五百户堡。明置,属宁夏中卫。即今宁夏中卫县东南黄河南岸永康乡。后废。

  • 新田

    又名绛、新绛。春秋晋邑,在今山西侯马市西晋国遗址。《左传》: 成公六年 (前585),“晋迁于新田”。1956年开始发掘,发现两组古城遗址,出土大量文物,其中 “侯马盟书” 最为重要。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 陶辛圩

    北宋大观二年 (1108) 筑。即今安徽芜湖县 (湾沚镇) 西陶辛圩乡。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筑。在今安徽省芜湖县(湾沚镇)西北。

  • 宝应寺

    在唐长安城道政坊,今陕西西安市内。宋敏求 《长安志》 卷9: 宝应寺 “ 《代宗实录》 与 《会要》 曰: ‘本王缙宅。缙为相,溺于释教,妻李氏,实妾也。大历四年,以疾请舍宅为寺。代宗嘉之,赐以题号。

  • 兴昌县

    南齐置,为定州郡治。治所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南。南朝梁废。古县名。南朝齐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西南。为定川郡治。南朝梁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