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齐墓
在今河南偃师市首阳山火车站东北。相传这里是商末、周初伯夷、叔齐隐居之地。在今郭坟村南大路旁保存一通高1.70米、宽0.65米的石碑,中间刻“古贤人伯夷叔齐墓道”九字,右边刻“正北至首阳山墓冢二千八百八十八步”十六字,左边刻“乾隆十五年五月下浣立”十字,碑阴刻《夷齐隐首阳山辨》一篇,长约四百余言。山上有两个小荒丘,相传即伯夷叔齐墓。
在今河南偃师市首阳山火车站东北。相传这里是商末、周初伯夷、叔齐隐居之地。在今郭坟村南大路旁保存一通高1.70米、宽0.65米的石碑,中间刻“古贤人伯夷叔齐墓道”九字,右边刻“正北至首阳山墓冢二千八百八十八步”十六字,左边刻“乾隆十五年五月下浣立”十字,碑阴刻《夷齐隐首阳山辨》一篇,长约四百余言。山上有两个小荒丘,相传即伯夷叔齐墓。
①唐建,属导江县。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玉垒山下。《新唐书·南诏传》:咸通十四年(873),坦绰率军攻雅州,“击定边军,卒溃入邛州。成都大震,人亡入玉垒关,士乘城”。即此。《舆地纪胜》卷151永康军:玉垒
①即今安徽含山县南得胜河。源出含山县西北丘陵地带,东流经和县金河口入长江。《方舆纪要》卷29含山县:县河在“县南一里。一名观音河。县西北诸山涧之水,会流至城西二里,合清江断涧,其流始大,可以通舟。又东
即今四川昭觉县西南四开乡。民国《昭觉县志》卷2:四块坝“平原沃壤,地气温和,汉夷杂居,宜设县佐”。即此。
1912年置,属四川昌都府。治所在今西藏贡觉县东南。后设贡觉宗。旧县名。1913年由贡觉委员辖地改置,治贡觉(今西藏贡觉县南)。原属川边特别区、西康省、昌都地区。1955年划归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1
又名鄂尔虎河、贺尔浑河、和尔洪河。在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东之乌拉盖高勒(乌拉根郭勒)。清魏源《圣武纪》卷3:康熙二十九年(1690),准噶尔噶尔丹“以追喀尔喀为名,乘锐东犯。五月,侵及乌尔会河,尚书阿
西魏恭帝二年 (555) 改义阳郡置,为白马郡治。治所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北九十四里。《寰宇记》 卷86奉国县: “因此地附于魏,故以奉国为名。”隋属巴西郡。唐武德初属隆州,七年 (624) 属西平州。贞
亦作乌德鞬山、乌德犍山、乌都鞬山、乌罗德健山。即于都斤山。今蒙古国西南之杭爱山。《新唐书·回鹘传·葛逻禄》:天宝时,“葛禄之处乌德犍山者臣回纥”。
在今山东莱芜市南二十里。《元丰九域志》卷1:莱芜县有安期山。《清一统志·泰安府一》:安期山,“《旧志》:相传安期生修炼于此。上有安期真人观,有唐、宋、元三碑”。
明置,属天全六番招讨司。在今四川泸定县南冷碛镇。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5边防记:“《志》云,冷碛十八砦,为三十六种番夷出入之路。”
在今湖北秭归县(剪刀峪)西北。南宋陆游《入蜀记》:“入马肝峡,石壁高绝处有石下垂如肝,故以名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