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郎桥镇
即今江苏江宁县西南陆郎镇。清《江苏布政司属疆域表》:江宁县有陆郎桥镇。
即今江苏江宁县西南陆郎镇。清《江苏布政司属疆域表》:江宁县有陆郎桥镇。
北宋置,属历阳县。即今安徽和县北香泉乡。《方舆纪要》卷29和州:“香淋泉在州北三十五里。其水温,相传梁昭明尝浴此,因名太子汤。亦曰平疴泉。宋治平中,名其地曰平疴镇。”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新州置,治所在昌城县 (今四川三台县)。《元和志》 卷33梓州: “因梓潼水为名。” 大业三年 (607) 改为新城郡。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梓州。天宝元年 (742
在今福建长乐市东南首祉乡。明洪武初置巡司于此。嘉靖四十年(1561)葺寨为城。
又名蛇溪。即今江西樟树市西南永泰镇北五里至袁江会口段之赣江。《方舆纪要》 卷87临江府清江县: 蛇溪 “俗呼为铜锣江”。
唐西域解苏国都城。在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附近。《新唐书·地理志》: 天马都督府 “以解苏国数瞒城置”。
一作汪清门。即今兴京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东南旺清门朝鲜族镇。
即治平寺石塔。在今河北赞皇县东南十里嘉应寺村北。
又作诺罗河、挠力河。即今乌苏里江支流挠力河。在黑龙江省饶河县北。《清一统志·吉林一》: 诺垒河 “在宁古塔城东五百里。源出城东四百里无名山。东南会数水入乌苏里江”。
唐天宝元年 (742) 改藤州置,治所在镡津县 (今广西藤县东北)。辖境相当今广西藤县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藤州。唐天宝元年(742年)以藤州改置,治镡津(今广西藤县东北、北流江东岸)。辖境即
即今河南项城市西南十四里南顿镇。西汉置南顿县于此。明初废入沈丘县,景泰初设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