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店砦
北宋置,属嘉定府。即今四川沐川县西利店镇。《宋史·宁宗纪》:南宋嘉定四年(1211)正月,“叙州蛮攻嘉定府利店砦,陷之”。即此。
北宋置,属嘉定府。即今四川沐川县西利店镇。《宋史·宁宗纪》:南宋嘉定四年(1211)正月,“叙州蛮攻嘉定府利店砦,陷之”。即此。
在今广西灌阳县东北六十里文市镇北昭仪。《方舆纪要》 卷107灌阳县: 昭义关 “旧有昭义驿,亦置于此。今县北百里为昭义公馆,盖仍旧名”。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位于弹丸礁西南约25海里。低潮露出,为一长约1海里的完整环礁。东南部有海拔0.6—1.2米之圆形珊瑚礁块。中国渔民向称五百二。1935年公布名称为无劳柴乐礁。1947年改名皇路礁
南宋绍兴十四年 (1144) 以高宗潜藩升蜀州置,治所在晋源县 (今四川崇州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崇州、新津等市县地。淳熙四年 (1177) 升为崇庆府。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以高宗潜藩,改蜀州为
元代置,属大理路。治所在今云南大理市西北六十里喜洲镇。明初废。元初置,治今云南省大理市西北喜洲。后废。
即今陕西西乡县东南一百八十里五里坝镇。山深林密,为南山险要之区。清设县丞驻此。民国改为县佐。集镇名。在陕西省城固县南部、牧马河上游。属大盘乡。人口300。以村傍五里长坝得名。地处川、陕古道。主产稻、玉
即今辽宁盖州市东南碧流河。《金史·合住传》: “合住,曷速馆苾里海水人也……子余里也与胡十门同时归朝……授苾里海水世袭猛安。”
在今安徽和县南。《宋书·沈攸之传》:泰始二年 (466),孙冲之等据赭圻,“大破贼于赭圻城外,追奔至姥山,分遣水军乘势进讨,又破其水军,拔湖白二城”。
在今湖北浠水县东。《方舆纪要》卷76蕲水县:斗方山“在县东五十里。有岩洞泉石之胜”。在湖北省浠水县东北。形方如斗,故名。属大别山。主要由片麻岩构成。海拔425米。怪石嵯峨,形态各异。有飞云、罗汉、八卦
1928年改巴戎县置,属青海省。治所即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1931年改为化隆县。旧县名。1928年由巴戎县改名,治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驻地巴燕镇。巴燕,蒙古语意为“富饶”。原属甘肃省,1928年改
在今河北易县西南八十里狼牙山上,四面险绝,惟一径攀援于上。《明史·恭闵帝纪》:建文三年(1401),“大同守将昭帅兵由紫荆关趋保定,驻易州西水砦”。即此。